FB粉絲按鈕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轉載]王宗岳蔣發考辨--兼與康戈武先生商確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轉載]王宗岳蔣發考辨--兼與康戈武先生商確



作者:路迪民  09-12-15 來源:武當雜誌
     2007年,是太極拳史研究相對活躍的一年,其表現,一是中國武術協會秘書長康戈武先生在杭州第五屆楊式太極拳名家傳人學術研討會上做了發言,駁斥楊家的傳統說法,並把發言整理在《中華武術》發表(下稱《發言》),《中華武術》還為此開闢了「太極拳源流考據」專欄;二是河南溫縣被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康戈武先生還在《中華武術》發表了《解讀「溫縣被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下稱《解讀》)。這是多年來少見的官方權威人士對太極拳源流的論述和爭辯。筆者認真拜讀了康先生的文章,並且十分關注「太極拳源流考據」的開展,可惜一年多來,未見《中華武術》發表更多成果。筆者已經就此在《武當》發表了一些看法,茲就王宗岳、蔣發的時代和地位問題繼續研討,誠望方家指正。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應北部學生要求教授趙堡太極拳忽雷架 -- 郭冬寶老師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應北部學生要求教授趙堡太極拳忽雷架 郭冬寶老師

一直以來常有人問,為什麼台北沒有人教學趙堡太極拳忽雷架,而其他拳架都有人傳授。一方面是王晉讓老師向來都在南部家中授拳,從不在外教拳,北部學生因路途遙遠,無法學習。另一方面這套拳沒有相當基礎也沒法教人,所以趙堡太極拳忽雷架在北部極少人在傳授。 多年以前曾在高雄師範大學教過學生社團,當時練的還不錯,現在都在台北任職,有時抽空南下,再加強一下,路遠總是不方便。而我也因工作在南部,無法抽空北上;今年正到了退休的時候,應學生建議,可以挪出一些時間,到台北推展此一優異的太極拳,讓北部的有興趣的朋友,有機會學習忽雷架,或許可以培養一些傑出的太極拳人才。 趙堡太極拳忽雷架,最珍貴的是保持了太極拳的原貌,也是最符合拳經拳論的要求,所以有些難度;但是經過不斷的練習,都能達到一定的標準,也是最能增進體力和健康的運動。尤其是有濃厚興趣的年青朋友,在正確動作學習後,如果再進一步將套路熟練,在這個基礎上就能練出丹田勁來,歡迎大台北的朋友報名參加。滿二十人即可開班。請聯絡謝先生,手機:0922834000。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轉貼]《正本清源話忽雷》張滿宏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正本清源話忽雷

文/張滿宏
       筆者于10年前,在《少林與太極》1990年第三期上,偶然看到美籍華人 徐紀 先生所寫的《千里不留行》的一段文章。 徐 先生在文中了記敍了自己滿懷希望來到故土,艱難尋訪忽雷架太極拳及傳人,而又未能如願,反而聽到了令其失望的忽雷架在大陸“已絕其傳”的消息。筆者閱 後被徐 先生不辭勞若千里尋訪探求民族文化的精神所感動。出於同門之交流和宣傳弘揚忽雷架之目的,撰寫了《太極奇葩----忽雷架》一文,發表于《少林與太極》 1991年第一期上。首次對忽雷架作了簡要介紹。由此也取得了與 徐 先生的聯繫,並引來了 徐 先生于當年再次攜眾弟子組成“神州武術求真團”回故鄉尋根訪祖,海內外同門傳人歡聚一堂,相互切磋交流的一段佳話。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轉貼]武術對立面的統合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武術對立面的統合

「剛與柔」

這對矛盾在峨嵋派拳術技藝中尤為重要,早在明代唐順之所作的《峨嵋道人拳歌》中描述練拳剛時「忽然豎發一頓足,岩石迸裂驚砂走。」柔時「百折連腰盡無首。」練拳必須剛健有力,柔中寓剛,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峨嵋派拳術技藝所求之剛,是指肌肉收放的速度力量的外露,是拳風之外象,需具有陽剛之健美。所求之柔是指四肢、體軀的肌腹、關節健膜的最大牽張、各主要關節活動面最在幅度的伸轉或多軸性運動。剛與柔的關係在峨嵋派拳術譜中已有論述,拳譜曰:「陰中有陽,柔中育剛,以意示形,形似神同,以柔為本,以剛為用,剛柔得中。」因此,「剛與柔」的相互變化與合理的使用,是演練好峨嵋派拳術技藝的一大勁力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