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中華武術的針砭---對趙道新先生的訪談(三) 趙道新 黃積濤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中華武術的針砭---對趙道新先生的訪談(三)

趙道新 黃積濤
對趙道新先生的訪談

第三天

中華武術的針砭---對趙道新先生的訪談(二) 趙道新 黃積濤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中華武術的針砭---對趙道新先生的訪談(二)

趙道新 黃積濤
對趙道新先生的訪談

第二天

黃:昨天,您好像在搖動著古往今來我們對中華武術的信仰基礎,可對我來說,即使中國武功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輝煌也無關緊要,因為我們年輕人,從靈魂的底層所極度渴求的對武術的癡愛,粗俗點講,卻是那些能夠用來「打人」的學問,也就是用體能征服他人的格鬥和格鬥訓練所包涵在拳術中的「技擊性」,僅此而已。

趙:這是實話,你不像其它拳師一邊虛偽地把「打人」劃為膚淺和罪孽,一邊冠冕堂皇地談什麼武術技擊,談什麼哲學大道。假設有一門拳術,內含十幾個功法和幾十個套路,自稱有天下最深奧、最厲害且說不盡的東西,但卻沒有培養出任何人材,每個門徒都不敢對所學有絲毫的懷疑,而是懷抱著自矜和狂想樂融融地練拳終生,請問:你對這門拳派作何感想?

中華武術的針砭---對趙道新先生的訪談(一) 趙道新 黃積濤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中華武術的針砭---對趙道新先生的訪談(一)

趙道新 黃積濤
對趙道新先生的訪談

第一天

黃:(在簡短的問候之後)現在,社會上的一些聲音很刺武術家的耳朵。比如問:李連傑是不是「花架子」?依霍元甲當時的功夫真能打敗現代的拳王或搏擊冠軍嗎?等等,你怎麼看?

趙:我早就沒有精力和興致去驗證或判斷某個人的格鬥實力了。其實,幾百年來,偌大個中國拳界就已經無力對拳手的技擊本領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與比較了,宣傳已代替了較量。但問題是,李連傑先生是學院武星的典範,霍元甲先生是民間拳師的象徵,對這兩位人物的議論可以引申為目前社會對學院武術和傳統拳術所包含技擊性的不信任。或者說,對現存的中國功夫的現代社會價值的懷疑。正因為我們的武士和武術界久已習慣於只能聽到一種聲音,故而,異己的觀點便習以為常地覺得「刺耳」而不假思索地一律抵制和壓制了。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趙堡太極拳內勁練習心得 (二)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趙堡太極拳內勁練習心得 (二)

中華趙堡太極拳研究協會 郭冬寶

趙堡太極拳內勁是從無到有,從不顯著到顯著,由無法掌握到能掌握,在於意念從注意手腳轉而注意到丹田,丹田就是小我,外型如何動,丹田就如何動,剛開始沒有感覺,經過一段時間就會隱約有感覺動,久練感覺越強烈且能隨心所欲,這時要以丹田為主,用丹田來打拳,所謂:「意在丹田」,丹田如何轉,手腳就配合轉,能隨意做到,到了這一層,就要轉為以意念為主,用意念打拳,手腳、全身和丹田配合意念運轉。

趙堡太極拳內勁練習心得 (一)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趙堡太極拳內勁練習心得 (一)

中華趙堡太極拳研究協會 郭冬寶

太極拳學習容易,學精難;招式的鍛鍊只有七十六式,最多半年就可以熟練,接下來就是姿勢的校正,這個階段相當重要,因為姿勢的正確與否關係到爾後的習慣,與達到全身整勁有絕對關係;一般而言,每日練習十五至二十遍,約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就可達到純熟程度和全身整勁的密度,拳經所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就是整勁的要求。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王公晉讓蒐錄行功心解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王公晉讓蒐錄行功心解


太極拳心功解(走架子標準法則)-此為王宗師晉讓生前手抄南通沈維周(版主按:沈家楨)先生所註解之十三式行功心解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陳敬柏傳拳陳家溝考 李師融 李永傑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陳敬柏傳拳陳家溝考
原作者: 李師融 李永傑

據顧留馨著《太極拳術》(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358頁記述:「從《陳氏家譜》可知,陳王廷三子一孫拳藝一般,玄孫甲第則拳藝精到,但從此後繼無人。然而,陳王廷的族系第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陳家溝著名的太極拳手,人稱三雄,與同族陳公兆、陳大興齊名。」

由此可推知,陳王廷從蔣發學得的太極拳藝,只是初級功夫,未得太極內功真諦,無能傳其子孫後代。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答問]何謂「轉關」、「摺疊」?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答問]何謂「轉關」、「摺疊」?

練習太極拳一段時日,能在外形上得標準姿勢,就要在內容上下功夫,也就是進階到內勁的練習。能得內勁,太極拳才有技擊上的作用,否則上場卻無勁可用,就是挨打的架。
內勁的練習包含四項:運勁、接勁、蓄勁、發勁,而本篇重點放在接勁中的轉關及摺疊。心解曰:「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轉換即轉關,分述之:
一、摺疊:人身在動作來去往復之間,必有斷勁的可能,為使抽絲勁接連不斷,在動作的終點變向之際,繼之以摺疊的動作,使之動作及內勁不致中斷生方。應用上就是動作發勁時左右、上下變換方向更加靈活,「意上而寓下」之謂也。
二、轉關:於動作的終點變化之際,手腳身腰一致走小圈,運動路徑上除走圓外,或纏繞 8 字,或成 α形,或成 6 字,因突走小圈之故,可因物理原理「角動量守恒」,而收速度加快的功效,故拳譜說:「得勢針來脈,出奇在轉關」。拳架可「快慢相間」,「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摺疊的靈動在手,但根源在腰;轉關變化在手,而根源亦在腰,為鬆腰、塌腰、擰腰、轉腰等功夫之應用。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談談中國武術的養生和技擊 何靜寒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談談中國武術的養生和技擊

 2015-07-08 
何靜寒


有人說「武術的目的是打鬥」。
我說,「錯了!」
「武術的目的是生存」。
「打鬥是武術求生存的方法之一!」

有人區分中國武術的發展階段為~
「與獸爭」、「與人爭」、「與天爭」。
爭什麼?爭生存也!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可悲的太極拳現狀 車星辰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可悲的太極拳現狀

作者:車星辰

太極拳,向來被譽為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中的獨特瑰寶,甚至被視為中國武術的象徵與代表。尤其在改革開放的這些年代,太極拳運動更是蓬勃發展,傳遍海 內外。隨著太極拳的這種運動大潮,我國也相繼湧現出一批批的“太極大師”、“太極掌門”與“太極傳人”。令人吃驚與不解的是。現在居然又冒出些“太極拳特 級大師”來,真不知這“特級大師”是“特級”在什麼地方?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轉貼]何謂「內家拳」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何謂「內家拳」

 作者:不詳


拳無內外之別,但工夫實有內外之分。
拳者,乃是以門派分論,故有形意、八卦、太極、通臂等,
然而,工夫者,乃是指個人鍛鍊的體能、勁力以及拳理之通曉程度之總合
工夫內外之辨,宋世榮說得好,善養浩然正氣為內家也,一言道德心性之培養,次言武學工夫。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轉貼]太極實戰的幾個必備內容—孫存周口授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太極實戰的幾個必備內容

—孫存周口授太極實戰要領

太極者,在於知形懂勁,化發結合。在實戰中,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領,並通過對戰練習而成。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轉貼]末路宗師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到了民國時期,一代宗師們陷入兩種迷茫。

首先,清朝推翻了,帝制推翻了。
與此同時,國際豪強們忙於一次大戰,無暇顧及中國,於是,外患暫時也不是那麼迫切了。
那麼,所謂的民族大義,所謂高尚理想統統無處安放;
其次,熱兵器全面使用,拳腳刀槍在戰場上已經失去了作用,甚至連護鏢的能力都喪失了。
那麼,武林宗師就算身懷絕技,可是何處施展?舞臺在哪?沒有。
對於整個武林來說,看不到前途。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武術那裡去了?--劉雲樵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真正武術那裡去了?

劉雲樵

流傳數千年的中國武術,今天正面臨存亡絕續的關頭;內憂不靖,外患益烈,世人只日見它化為糟粕,其博大精深的神髓,已罕得一見! 
    
中國有句老話:(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充份肯定了習文修武的功效。初則可以啟迪童蒙,正心修身,及其成功,小則殺賊平亂,保護鄉里,大則安邦定國,造福千萬黎民。這才是中國五千年來,所以要求文武合一教育的終極目的。然而,試問今天的武術,成了個什麼樣子啦?雖然我不能日夜憂憤,亦不願在此肆意抨擊,但我不能過於緘默。試看現在海內外流行的武術,粗﹐俗﹐鄙﹐淺﹐舞﹐樣板,而在充斥整個武術園地,以假亂真,魚目混珠的情況下能不使人憂心嗎? 

[答問]太極拳練氣功嗎?以意導氣嗎?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太極拳也練 「氣功」 是「武術氣功」,講的是「以心行氣」,不是「以意導氣」,所以拳經才有「以心行氣,務令沈著,乃能收斂入骨」,及 「意不在氣,在氣則滯」數句。
「以心行氣,務令沈著,乃能收斂入骨」:乃指行拳以心為主宰,練全身合度,久則氣能從心,如一輪圓活。每勢全身必須鬆沈,寓有下掤勁,故曰「沈著」;蓄勁時「曲中求直」,筋抽直而行之,發勁時勁循骨髓而行,「循直就方」,直線就達,曰「收斂入骨」。有方有圓,乃曰「太極」。
「意不在氣,在氣則滯」:意行如電,迅不及掩耳,「氣」縱速行,迅不及意。故曰「在氣則滯」。以迅者領遲者,乃不生滯,此先人經驗之總結,字字珠璣.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答問]太極拳要練快或練慢?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太極拳彷彿是要打得越慢越好,這個迷思很普遍,連許多習練多年的愛好者都是這樣想。不過天下沒有臨敵時慢慢打的武術,「兵貴神速」,拳也是一樣,不是有一句話「無堅不破,唯快不破」朗朗上口嗎?

各項運動的學習,動作都是從慢、分解開始, 再連接加快而熟悉,如果不如預期,就放慢修正,反覆練習成習慣再加快,這是最普遍也最符合人類的學習方式。
拳架的訓練都有正反兩面,要清楚認識各個過程,才能縮短摸索時間。
太極拳練時慢,可以有時間察覺自己的缺點,在拳架的自修上是很重要的,拳架的凹凸稜角、整勁等許多問題,快時不自覺,放慢就容易發現,所以說「練時慢」。
不過快也要練,否則慢成習慣,就快不了,與人交手,一快動作及呼吸就跟不上,身子緊張。拳經云:「快慢相間」,意思是運勁慢,發勁快。能如此才能展現出太極拳剛柔並濟及鬆活的味道。會發勁的人就知道,發勁是全身的纏蓄後一致鬆開,這鬆開的過程是慢不了的,這道理就如同射箭一般,繃緊的弓弦慢慢放開,箭是射不出去的。「蓄得足,發得脆」(快、勁的意思),所以能「用時快」。
先人曾云:「快而不亂,慢而不斷」一句,可為快慢的法度。如果拳架快,但全身散亂不能一致,這是不合乎太極拳的原則的;而拳架慢,但抽絲勁斷不能相連,這也是不合乎太極拳的標準的。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轉貼]武術只練這些東西--何靜寒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武術只練這些東西
中國武術俗諺說:「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就是中國武術對人體的訓練內容了。

這句話裡包含一個「三合一」的系統~「皮肉」、「筋骨」和「氣血」。

[轉貼]談練拳--張詳三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談練拳

張詳三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受人制之能: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具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粘黏連隨,隨機應變,是乃纏絲之功也。

[轉貼]論拳術內家外家之別--孫祿堂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論拳術內家外家之別

作者:孫祿堂



  今之談拳術者,每每有內家外家之分,或稱少林為外家,武當為內家;或以在釋為外家,在道為內家。其實皆皮相之見也。名則有少林武當之分,實則無內家外 家之別。少林,寺也;武當,山也。拳以地名,並元軒輊。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轉貼]孫氏內家拳傳人張西可實戰與練功心得 (一)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孫氏內家拳傳人張西可實戰與練功心得 (一)
http://os.qzs.qq.com/ac/b.gif
 20天前,濟鋼的杜先生找到我,說是大連練通背拳的高手要來濟南與濟南業界人士交流切磋,他找了不少民間武術高手,包括濟南形意拳協會會長楊遵利先生,但大家均不願切磋,怕出安全事故。

後來找到我,我當時正指導4個學生練拳,杜說,張先生,都說你經常與人實戰,你敢不敢?我說,又何不敢?約好的是大連那邊85日來人,6號切磋。結果5號我問詢此事,杜說,因對方家中有人病了,延遲至下周來,到下個週五,仍沒來,我又問,杜告知,因梅花颱風襲擊大連,那邊的人暫時不來了。
因受拳擊、散打、泰拳影響,之前在實戰中我比較喜歡打點找漏,避實擊虛,走中打。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戰交流,我開始注重打實的手段了,以前總覺得形意的勁力和速度在實戰中頗具優勢,但打實的東西用不上。現在可以用上一些了。當然,只會打實,不會打虛顯然還不行。學武有年,經驗靠自己摸出來。

沒有辦法,實戰老師是教不了,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去體會。比如,練拳者常講:變招不如變勁。十年前我就曉得這句話,請教過多位民間高手,仍一頭霧水不得要領。在專業隊,發現那些散打王也不知此言,卻技擊水準極高。後來,豁然明白:此言只適用於一定條件下,比如接觸上了。否則無用。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轉貼]太極奇葩--張滿宏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轉貼]太極奇葩

作者:張満宏

「忽雷架」是一種獨具風格的太極拳,堪稱太極奇葩。從清末形成到現在,主要在太極拳的故鄉—焦作地區一帶流傳。它既不同於當地的陳式太極拳及趙堡太極拳,也有別於其他各派。此拳本世紀初也曾在北京、開封等地流傳過,但傳人極少,故一直鮮為人知。近期拜讀了美籍華人徐紀先生的「千里不留行」文章後(《少林與太極》90第三期),心中又驚又喜,想不到在大陸名不見傳的「忽雷架」,卻早已越過海峽,在台灣寶島生根開花。我深為海峽對岸人氏能夠繼承傳播「忽雷架」感到高興;又被徐先生那種熱愛、關心自己民族的文化,不遠萬里來到故土,「千里不留行」地尋根訪祖的精神所感動。徐先生此行,沒有尋訪到「忽雷架」的傳人,進行切磋暢談,只是聽到了些「忽雷架」在大陸「已絕其傳」及師承關係失實的信息,實在令人遺憾。因此特撰文簡介「忽雷架」,以與徐先生及同道共同研究,繼承這一民族文化遺產。

[轉貼]閒談傳統武術與擂台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閒談傳統武術與擂台

 2014-02-13 黎知府
 突然想說說這個話題,雖然這個話題並不好說。 因為一直以來傳統武術和擂台好像是一對冤家——擂台對傳統武術嗤之以鼻,傳統武術對擂 ​​台又愛又恨。
在這個以媒體為信息傳播主要途徑的年代,對於一些人而言,有個前提已經定下了,即:擂台是檢驗拳術優劣的唯一手段。 言外之意,不能經過擂台檢驗的拳術都是沒有存在價值的。 這個前提是否正確,先按下不表,回頭咱細說。

王公晉讓在台傳承忽雷架太極拳事略 郭冬寶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王公晉讓在台傳承忽雷架太極拳事略

作者:郭冬寶

王公晉讓於民國前六年出生(西元1905年),籍貫河南省沁陽縣徐堡人,河南高等師範畢業;當時北方土匪猖厥,二十一歲時為了防身,由父親敦請楊虎弟子陳應德先生來村中教拳,家中叔伯王立功、王立喜等,亦為陳應德之師兄弟,其中謝功績功夫最好,但是教導學生沒有耐性動輒喜好發人,許多人不敢從學,陳應德功夫次之,教學有耐性,當時陳應德在北冷村等四個地方教拳,每個月到徐堡教學一週,都是住在讓公家中,由讓公侍候。在錄影帶中有讓公學拳自述經過自十四年至十七年學了三年,每日功課三十遍,師兄弟在一起練個幾遍或老師交代演練個幾遍零零碎碎的不算在內。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摘錄:《太極拳正宗》【太極拳啟蒙規則】清 杜元化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摘錄:《太極拳正宗》【太極拳啟蒙規則】清 杜元化

一、空圈

一勢一勢都練成空圈,圈即是「無極」,即是「聯」。故每勢以轉圓為主,不須斷續、不須堆窪(按:凹凸),如此做去方為合格。

二、三直

頭直、身直、小腿直。三者何以能直﹖細分之是不前俯、不後仰、不左歪、不右倒、不扭膀、不掉胯,自然上下成直。

三、四順

順腿、順腳、順手、順身。四者何以能順﹖細分之是手向左去身順之去、腿向左去腳亦順之去。惟順腳時,先將腳尖撩起,隨勢而動,切記不可抬高移動身之重點,向右順亦然。

四、六合

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膀與胯合、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

五、四大節八小節

兩膀兩胯為四大節。膀為梢節之根,胯為根節之根,周身活潑全賴乎此。八小節:兩肘、兩膝、兩手、兩腳。節節隨膀隨胯運動,勿令死滯自能順隨,與膀胯為一。

六、不撇不停

每動一著,左手動右手不動為「撇」,右手動左手不動亦為「撇」。腳之作用與手同。不到成勢時止住,是為將勁打斷,名曰「停」。犯此,無論如何鍛鍊,勁不連接,終無效用。

七、不流水

每一著到成時一頓,意貫下著,是為「勢斷意不斷」。如不停,一混做去,謂之「流水」。犯此,到發勁時,因勢無節制,無定位,必致無從發勁,此宜深戒。

總括
四梢

每一動作行於四梢,此為練拳之必要。有歌為証。
歌曰:「牙齒為骨梢、舌頭為肉梢、指甲為筋梢、毛孔為氣梢。」

什麼是趙堡太極拳﹖--郭冬寶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什麼是趙堡太極拳﹖

作者:郭冬寶

在中國大陸河南省趙堡鎮發揚光大
王宗師晉讓傳到台灣
趙堡太極拳勁出如閃電似雷擊

趙堡太極拳是眾多太極拳的一支,因發揚於中國大陸河南省趙堡鎮而得名,趙堡太極拳拳架中,以忽雷架最能保持太極拳原始風貌,以勁出如閃電雷擊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