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轉貼]《明代山西王宗岳家族譜系被發現》李萬斌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明代山西王宗岳家族譜系被發現 李萬斌

在當今的武術界,尤其是在熱衷於習練太極拳的朋友中,提起王宗岳這個名字,大都不會陌生,幾乎是盡人皆知,對太極拳稍有研究的人,更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是瑰寶,有著極其悠久的發展歷史。王宗岳《太極拳論》被認為是太極拳界史無前例的、舉世公認的最有價值的太極拳經典理論著作,被後世太極拳家們奉為經典指南。亦是太極拳古譜的作者,是各派太極宗師奉為經典的拳理奠基人。他是一位在太極拳傳承史上作出重大貢獻(為後人發展太極拳的理論,指明了方向,深得後人的推崇)的人物,是有卓著貢獻的先驅,被尊之為宗師、武聖。


    就是這麼一位十分重要的、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雖然有關他的籍貫、身世、年代和傳拳之說,各派太極拳歷代傳人均有記載。但史料卻極少,而且看法不一。儘管公認他為山西人,人稱華北大俠。但具體地點卻說不清楚,在縣名上就有楊城、晉陽、太谷、平遙、絳州之出入,其鄉村又為七里堡(崗)、小王莊等等。生活年代更有清代和明代之說,而且各有其理。甚至出現了不同目地的攪混水,說王宗岳只是個符號,實無其人等等,真成了武術史上的一個謎。如能把他的基本情況弄清楚,太極拳史上許多糾纏不清的問題,大都可迎刃而解。
    可喜可賀的是從山西新絳縣傳來了好消息,有關方面在新絳縣召開了「王宗岳太極拳研討會」,會上該縣的劉曄挺先生介紹並講述了經過自己數年潛心研究,論證太極宗師王宗岳的活動時間、地點以及諸多的相關證據,王宗岳的故居、舊址、傳說等較為豐富、翔實,具有說服力。還具體地、明確地論述了王宗岳就是新絳縣明朝嘉靖年間思賢裡王莊人的事實。
    這次研討會,縣委、縣政府都非常重視,特派文體局的代表參加這次論證,同時代表政府發了言。表示「考評王宗岳的意義重大,它不僅是文化領域的考證,也是學術領域的討論;它不僅是太極拳領域的大事,也是文化領域的一件大事。我們一定會尊重事實、尊重歷史,給社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會議開得很好,研討、論證,都很熱烈,很成功。
    王宗岳,字林楨。明嘉靖四年(1525)出生於山西絳州府(今新絳縣西北五里思賢裡)王莊村,卒年是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王宗岳十歲左右曾是絳州州學的生員,在州學期間,除學文化課外,還兼學到拳械功夫。由於品學兼優,所以後留任州學書院。當地的會仙樓「仙樓疊翠」聞名遐爾,這裡是官道經過絳州北上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文薈萃的地方。嘉靖三十六年(即1546年),雲遊道人(自稱是劉古泉)自陝道來到絳州,即下榻在會仙樓附近。機緣使他和老道漸漸熟識,原來,這位雲遊道人自稱劉古泉是張三丰的弟子【注】。後經王宗岳引薦,道人在「三官廟」落足「布道」。經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道人發現王宗岳知書達理,待人恭敬謙遜,做事踏實能持志以恆,故打開山門,收納了這個俗家弟子,始將「三丰祖師」傳授的太極拳藝悉數傳授於王宗岳。
    王宗岳的父親王祖通一生經商,長兄王宗行,堂兄王之屏(約1520~?1541年歲貢),堂弟王之翰(約1548~?1573年舉人,曾皇上平反,賜尚寶司少卿,封妻蔭子);王宗岳撫養孤侄王臣直(1570~1635),並過繼為兒,王宗岳女兒王薇(即韓王氏約l555~1630)嫁給大家世族韓武繩,韓雲(1587~1661)、韓霖(1596~1649)和韓霞,都是王宗岳的外孫,前兩個外孫在拳藝上既得到了母親的傳授,又受到了外爺王宗岳的親自指導,特別是韓霖,武功高超,出神入化,遠近聞名。後來韓霖將此「道士太極拳」,還傳給了友人傅山,使傅山太極拳法至今還在流傳(見《傅山拳法——傅拳圖》),眾所周知的綿山太極拳(也稱子午太極拳),即與此有很大的關係。
    其次是王宗岳的孫子輩,有:王接武(1594~?1618年舉人)、王五興(臣直子1601~1676,字大五或大武。l630年舉人);重孫輩有:王士俊(1615~1691,1637年歲貢)、王谷維(約1636~?)。
    從玄孫向下依次是:王豐慶(約1676~?)→王登科(約1716~1790)→王學恭(1761~1841)→王進才(1809~1892)→王子平(天福l858~1946)→王乃儉、王乃讓(1896~1975)→王正順(1920~1943)→王武辰(1939—~「槐樹店」王氏現存後人)。
    王家「道士太極拳」從王學恭開始傳外姓,王學恭→劉更子(約1800~1875)→南福勝(1844~1921)→李連成(1888~1933)、王懷明(1892~1982)→葛書元(1893~1968)、葛福元(1897~1972)→孫蘭亭(1902~1973)→趙虎林、王才德→劉曄挺。
    劉曄挺先生曾多次訪問王武辰先生,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他講:我叫王武辰,生於l939年,今年72歲,家住新絳縣西關村槐樹店……「道士太極拳」一直在王家代代相傳。清道光年間,絳州劉村人劉更子隨我遠祖王學恭學太極拳,傳徒南里村南福勝,徒孫李連成、王懷明,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四傳葛書元到孫蘭亭,也是響譽「武林」的一代大家……明末清初的王韓兩家,淵源很深,相輔相成,根深蒂固,活躍絳州達百年……韓雲拳術水平很高,曾得他外祖父王宗岳的指點……我爺爺奶奶也常講先祖創業、行醫之事,曾講王家先人正骨學自道人,「道士拳」自他手裡失傳……王祖通是經商的;王宗岳學得「道士拳」,開創了家業……王臣直、王武興文武雙全,辦學校,很著名……王宗岳生活在明朝後期,家廟應是其他的後代建的。解放後歷史變遷,家廟由釘馬掌的佔用,後又由喬家居住。「破四舊」、「文革」期間許多家庭銷毀所供神位,我家神位也毀於那個時期。所幸記下先人的名字:王祖通一王宗岳一王臣直一王五興一王谷維一王豐慶一王登科一王學恭,後是王進才、王子平,(未進入家廟)、王正順、王武辰。
    那麼,介紹到這裡,人們不禁要問,以上的說法有沒有史證的記載和相關資料的支持呢?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首先,《清史稿》的記載,有力的證明了王宗岳明朝人:現已查明《清史稿卷五百五‧例傳二百九十二‧藝術四》載明,「內家者起於宋武當道士張三丰,其法以靜制動,應手即僕。與少林之主於搏人者異。故別少林為外家。其後流傳於秦晉間。王宗岳最著……清中葉河北有太極拳雲其法出於山西王宗岳,其法式論解與百家之言相出入。至清末傳習頗眾雲。」這是正史最早出現「太極拳」一詞的記載,也是王宗岳被收入正史的記載,明白記述太極拳法出於山西王宗岳。
    清史記王宗岳是明朝人,如從明中葉算起至清中葉大約200多年的歷史。因年代久遠,又無史料證實,中間的傳承關係實難考證。但有一點與清史記載完全相符。清中葉嘉慶至道光年間卻有河北永年人楊祿禪與同鄉李伯魁曾拜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長興為師,學習蔣發所傳的太極拳。楊祿禪跟隨陳長興十有餘年,在山東、河北,一邊走鏢,一邊學拳,終於學業大成,陳長興並授與弟子楊祿禪《王宗岳太極拳之秘訣》當時陳家溝除陳長興會太極拳外,其他村民所練的全是炮捶,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炮捶陳家
    其次,有眾多的資料和研究成果都支持、集中指向明代山西新絳人王宗岳:
    1、張希貴著《山西名人名拳錄》l995年12月山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第二頁有:「王宗岳,男,山西新絳人,武術理論家」。
    2、趙增福著《中國八卦太極拳}2001年4月世界圖書出版社。
    第17頁有:「太極拳的先驅者王宗岳」。
    第22頁有:「而王宗岳則是絳州人(今新絳縣,山西汾城縣之南)」。
    3、《中華武術》雜誌副主編周荔裳所著《趙堡太極考源》2005年8月,人民體育出版社。有:「王宗岳是絳州人,今新降縣在山西汾城縣之南」。
    4、《傅山拳法——子午太極拳》一書中記載,山西省體委於八十年代的調查與考證:傅青主(傅山)系道家龍門第六代「真」字輩,而王宗岳曾受教於龍門第九代盂太真,此說為有關王宗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傅山拳架傳人李思元前輩(已故)演練的傅山拳架(錄像),動勢波詭雲譎,變化萬端,盤旋繞纏,進退顧盼,古樸醇厚。
    5、據發表在《人民日報》 2000年12月15日星期五第十版「體育天地」,由蒙一丁先生撰寫的題為「集體智慧的結晶——紀念鄧小平『太極拳好』題詞22週年」一文,其中講到:「從最近河南溫縣發現的資料證明,王宗岳乃明萬曆年間山西……,河南溫縣趙堡鎮小留村的蔣發曾隨王宗岳學藝7年,藝成歸里,代有傳人。可見,趙堡拳乃是王宗岳太極拳的直接傳承。」
    6、根據光緒版《新絳縣誌》可以印證王宗岳的相關記載
    7、根據新絳縣西關槐樹莊店王武臣先生家存的先祖記載,可以確定王武臣是王宗岳現世後人。
    8、幾年前李國梁先生在太谷的調研結果也認定:「王宗岳父親叫王祖通,生三子一女,長子王宗行,次子王宗岳,三子王宗梁,一女名字不祥。」
    綜上情況,可以認為:新絳縣是最充分、最具體、最具有說服力,任何地方無法取代的王宗岳故里。古絳州是當之無愧的傳承張三丰太極拳的發祥地。太極拳從新絳這塊土地上傳播出去,在各地生根、開花、結果,太極拳是從古絳州走向世界的。最後,在真誠的感謝劉曄挺先生,感謝他多年來為此多方奔走操勞,為挖掘整理王宗岳「道士太極拳」所作出的貢獻,並提供資料的同時,懇切的希望和熱忱的歡迎廣大武術愛好者、專家、學者,特別是有斯於此興趣的同仁,前往山西省新絳縣實地考察,這才是我們所期待的!
    【注】:關於雲遊道人的真實身份,據李師融考證,略有補充。據明朝宣德三年(1429年)道士任自桓編寫的《大岳太和山志》的《張三丰傳》記述:「洪武初,(張三丰)來入武當,拜玄帝於天柱峰,歷遍諸山,搜奇覽勝。曾對耆舊語云;吾山異日與今日大不同矣。我且將五龍、南岩、紫霄去荊榛師瓦礫,且初創焉。命邱玄靖住五龍,盧秋雲住南岩。劉古泉、楊善澄住紫霄。」此語證明,劉古泉確實是張三丰的弟子,據史料。張三丰入武當之年是洪武二年(1369年)此時,劉古泉已經是成年人了。假設是20歲吧。從洪武二年到嘉靖36年(1546年)中間相距l97年。再加上20歲,那麼,劉古泉是在217歲去新絳縣教王宗岳的。而新絳縣的傳說,雲遊道人是個年富力強的中年人。不是老年人。同時,武術界的收徒,在60歲以上就關門了。由此看來,雲遊道人可能不是劉古泉。李師融於2003年8月到武當山開會。曾經向張興洲先生詢問過雲遊道人的姓名。張興洲曾向王宗岳後人王劍鵬學習過武術。而據王劍鵬所述,也是「劉古泉」。兩方面的說法,完全一致。應該是可信的。就是說,雲遊道人對王宗岳的告訴師名,就是「劉古泉」。怎麼理解這個疑問呢?據譚大江先生(道號:孔德)的著作說過。道門有這樣的規矩,拳法的傳授是「言祖不言師」的,即是只能說是師祖傳的,隱去自己的姓名。這個現象在正德年間,宋遠橋和張松溪等七人同上武當山,向玉虛子學習「十三勢」,後來,在宋遠橋的源流記述中,也說是張三丰的傳授,把玉虛子說是張三丰。造成歷史上產生不應有的誤會。由此看來,雲遊道人應該是劉古泉的再傳弟子(姓名待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