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十三勢行功心解》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者鬆淨,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氣遍身軀」之謂)。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捕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岳,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硬,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歛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字誤修正說明:上文經過數百年之傳抄,字誤在所難免。筆者嘗試將字誤修正。
1.本文是對《十三勢行功歌》做更一步的說明,讀者可對照行功歌便可知。
2.功心解一文引用了行功歌中「變動虛實」、「頂頭懸」、「氣遍周身」,但許多功心解廣傳的版本中卻作「變轉虛實」、「頂頭懸」、「氣遍身軀」,讀者可自行統一用詞。
3.有些版本作「形如捕兔之鵠」,「鵠」為別字無疑,應作「鶻」(ㄏㄨˊ)或「鷂」(一ㄠ\)才符合文意。「鵠」是指靶心,而「鶻」、「鷂」都是指像隼鷹鵰之類的猛禽,成語中也有「兔起鶻落」一句。「形如捕兔之鶻」言,如盤旋在空中等待時機的猛禽,勁蓄於內,精神專注,一觸即發。
4.「摺疊」、「轉換」同「轉關」都是專有名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