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轉載]說一下楊露禪吧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轉載]說一下楊露禪吧


楊露禪,名福魁,字露禪(又作祿禪),生於嘉慶3年,終於同治12年之後,起碼活了75歲。河北永年人,生在一個武術之鄉,和武式太極的創始人武禹襄是同鄉。只是武是讀書人,是儒生,楊露禪則是靠體力吃飯,也就是沒多大文化的。自幼便好習武。有一次在鄉里一家藥店外看到一個買藥之人挑釁藥店掌櫃,雙方發生爭執。藥店掌櫃一怒之下,便將其推出丈外。露禪對這一手很感興趣,便馬上上去問。初時藥店掌櫃含糊其詞,後來(我估計是過了一些日子的)見露禪人品不錯,便告訴他是在河南的陳家溝學的。
至此,便有了露禪三下陳家溝這個故事。



為什麼說我們習太極之人要感謝這位大師呢?露禪三下陳家溝,在陳溝待了18年之久,才學得了太極的精髓。不容易啊!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我們不要怪楊家保守!沒有這18年,太極拳到今天還跟那些小拳種一樣只在當地留傳。況且陳家溝並不是太極的發源地,充其量只能是陳式太極的發源地。這還靠的楊露禪在北京揚名之後,陳長興才把太極拳拾起來雜揉在他們家的炮捶裡,才成了今天的陳式太極。後來的陳發科去北京傳拳,也要間接得益于楊露禪。露禪在北京皇宮裡傳拳,家的盡是皇親貴族,學費相當高,所以我說太極拳是有錢人玩的東西!有錢才能得到真傳,人不容易,花了18年搞來的!後來宮庭破敗,太極開始流入民間,此時的學費一般人當然也出不起。所以一些人就想了,你楊露禪不是在陳家溝學的拳麼?我們出不起學費,不如去陳家溝請個老師來。所以就有了許禹生把陳發科請來北京傳拳一事。陳式太極才開始了大面積的發展。如果沒有楊露禪,太極在陳溝不可能延續下去,那就只靠趙堡鎮的一斷香火了。
有的人說趙堡太極味道很純,是有道理的。因為從一開始蔣發傳拳于趙堡鎮的刑喜懷,發展到現在,這之間就沒有任何東西混雜於其中。所以原始的太極,就有可能是那個樣子的。現在某些人睜著眼睛說瞎話,什麼趙堡太極是陳溝的陳青萍傳過去的嘍,怎麼樣怎麼樣。都是扯蛋!瞎子都能看出趙堡太極跟陳式太極有多少大的差別!陳青萍又關陳家溝什麼事了?去問問他的後人不就明白了。你總不能說天下陳氏出陳溝吧!
所以歷史這個東西,向來是被玩政治的有權勢的人強姦的。也怪不得陳家溝,他們是無可奈何。(這其中的緣由我以後會寫的)
再說露禪。
為什麼有三下陳家溝一說呢?關鍵在於陳長興有真東西,但他不傳。這真東西不是他祖宗陳王庭創的五路炮捶,那不值錢。那是外家拳一類的東西。編這種套路是很簡單的事,一個稍微學過點武術的人就能編。沒見現在國內的運動會上太極競賽的套路就被編得一個比一個難看,一個比一個非驢非馬麼?就這點炮捶,到他那輩,還傳得只剩了兩路。可見確實不怎麼值錢。但不值錢不值錢吧,倒底是自家的東西,敝帚自珍嘛。這玩意是不允許傳外人的。而陳長興當年向蔣發學了太極拳,便被族人視為是一件恥辱的事。露禪去陳家溝向長興學拳,前兩趟我估計也是練練基本功什麼的,所以回來家鄉和人比武只能打個平手。第三趟,這叫精誠所致,長興也被感動了,一想這太極也不是我們家的,傳了就傳了吧。金口一開,幾句話一說,18年苦功全然貫通!所以露禪一回家,大顯身手,那裡話叫“露禪辦得好貨來!”。學東西,就是這麼個事。
現在的人說什麼楊露禪學了陳式老架,然後到皇宮傳拳,為了方便人們接受好練,把套路中的震腳發力的動作去掉,就成了楊式太極。什麼邏輯這是!提出這種觀點和接受這種觀點的人都不動腦子的!第一,露禪從陳溝回永年後,並沒有直接到皇宮,那在這段時間裡,他在永年授拳,為什麼現在在永年沒有人習練陳式的老架?第二,露禪初到張家(這是由武禹襄的胞兄武汝清介紹去的,在北京也算是個大戶人家,內有很多武師)演練了一遍太極拳,人家看他似在捉魚摸蝦,便問他你這拳能不能打人。試想,如果露禪果真學的陳式老架,有人會這麼問麼?所以,粗粗地根據這兩點,就足以證明楊露禪當時向陳長興學的太極拳並非陳式老架。
其實,把跳躍改掉在楊式太極中確實有,只不過不是楊露禪,而是他的孫子楊澄甫。改的也不是所有套路,就在他的大架改的。他也只是在他老子中架的基礎上去掉了一些跳躍的動作,後經他晚年定型,就成了不縱不跳、舒展大方的太極拳(這個跟他280多斤的體型也有關係^o^)。兩個地方:進步栽捶後本來有個二起腳,後來改成一個撇身捶一個搬攔捶加一個蹬腳;高探馬帶穿掌後面有一個十字腿被改成了右蹬腳。但在中架小架甚至長拳中仍有發勁跳躍。
話呢再說回來,只是現在是物以稀為貴,中架小架場面上見得少而已,細細揣摩一下並不見得有多值錢。楊澄甫就不會小架。現在的中架主要是他父親楊健候傳下的,小架是他哥楊少候傳的。說實話,楊家的功夫到楊澄甫這邊其實是傳了四代,澄甫是在他父親死了之後才發奮用功的,其時已經36歲了,真正傳他的是他的哥哥楊少侯。這也可以說明大架小架之間是相通的,只是一個表面的形式罷了。我看問題的關鍵在於練了多少功夫,不是架子。田兆麟算學的多了吧,大中小架都會,推手散手器械一樣不落。還有過相當的實戰記錄,在杭州打過群架(不是N對N,是田一人對N)又怎麼樣呢?楊澄甫二度出山以後,田上門試手,還不是被楊像皮球一樣玩,當場哇哇大哭。
回到楊露禪,露禪到北京後,先在張家,後在營隊裡,晚年進的端王府。在端王府中收了兩個徒弟,是王蘭亭和富周。早年也有幾個滿人徒弟,全佑、淩山、萬春,永年還有陳秀峰,拜在他的兒子班侯門下,實際是父子同教。倒底是高人,他教的徒弟基本都成了氣候。王蘭亭後來傳了這些東西給李瑞東,李瑞東又學了甘淡然的武當金蟾派太極功,也叫江南派太極功(算是以前張松溪傳下的南派太極的一支),又融合了陝西派太極拳,自成了一派,叫李式太極拳。富周有個兒子叫周英,其傳人也有一派,叫楊式府內派,現在的掌門叫李正,在河北保定。這派太極東西很豐富。李正出了一些碟片,但都是不值錢的。全佑在楊式小架的基礎上成了現在的吳式太極。其實我認為楊吳本不該分家,也是由於歷史的原因,這個以後再說了。
楊家也許是一代不如一代,楊露禪是武功最高的,傳下來,第二代傳人中,他兒子楊班侯算出色了,武林軼事奇多,當時以他名義保的鏢,道上沒有人敢動。可就是這樣,也不及他的老子。楊少侯是三代當中的最強者的,他的功夫是露禪、班侯、健侯同教的。也不及上一代。富不過三代嘛!到了楊家第四代傳人中,佼佼者就不姓楊了,而是楊門三軒--李雅軒(椿年)、牛鏡軒(春明)、田紹軒(兆麟)。沒辦法,少侯澄甫死得太早。不然四代倒是能姓楊。三軒的精華是健侯傳的,名字都是他賜的。所以個人認為三軒也不能算第四代,三代半吧!但是三軒貌似繼承了楊家的保守~
露禪晚年,功夫已經到達臻境,居說他下雨天出門時鞋邊不會濕的。是真是假,現在已不得知。不過他跟八卦掌的董海川打成平手確是真的。真正能與之匹敵的,我看可能也就八極拳的李叔文了。可惜啊!
(尚未寫完,時間關係,以後還會修改補充。)
此文贈於我的寢室好友思文!

原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730e10102v7sp.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