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規矩」是練好太極拳的基本功課 -- 郭冬寶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規矩」是練好太極拳的基本功課

作者:郭冬寶

 太極拳的結構是由一招一勢所串連而成的,有人稱之為「聯」,也就是聯結的意思;而每一個招式的動作都有其特殊的運動路線和功能,以便能發揮到克敵致勝的作用,所以學習者依照這一模式練習,到達一定熟練程度,就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規矩」。 

太極拳每一招的動作,是根據太極原理而運行,其中包含虛實、開合、起落、上下、進退與倗捋、擠、按、採、挒、肘、靠之身法與手法;更是外形與內勁結合的重要關鍵。而這個基礎是練好太極拳與否的主要因素,所以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但是也並非一尺一寸,每角、每度都要一模一樣,它是因人高、矮、胖、瘦、生理習慣,會有差異,而只要符合運行的規矩和內容,就會在規矩之內。 在太極秘錄中,蔣發之「太極拳功」所述:「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虛實分明,用意不用力,乃拳功之要,學者不二法門也。」這是基本的規矩後,進一步練習太極拳的要領。除此在「太極拳行功論」中,更將練拳的方法說明得更清楚,其後的傳人邢喜懷、張楚臣、王柏青,所練所說的內容完全一致。張楚臣在「太極拳秘傳」中說:「夫太極拳者,內氣之鼓盪運動,須與外形之勢同,凡舉動,神意互戀,、、、、此既上下內外合,為太極之妙術也。」陳清平在「太極拳論解」裡也敘述說:「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動勢,先問自己,周身合上數項否,少有不合,即速改之。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 

太極拳是由淺入深,由外而內,達到上面諸位太極拳老祖宗所說的太極拳境地。而追本溯源,基本的拳架招式是否規矩,就是築基的工夫的好壞,影響到進一步往更深一層的練習,更和觀念是否正確有關。如果由正確的著熟,很快就能漸悟懂勁,懂勁就是入門,也就是知道每一個動作的外形與內在結合的好與不好,上下內外是否一致,可以達到自修的階段。尤其是忽雷架,難練在每一個招式動作都要符合太極理論的規矩。絕大多數練習者,學了一年半載,在還沒有到達著熟和懂勁前,就離開教授的老師,不要幾個月,慢慢走樣而不自覺,就變了另外一個模樣了。看到許多忽雷架的同道,很努力地想把太極拳練好,但是連基本的規矩都沒做好,問他為何麼要這樣打?這是在練甚麼?自己也不知道。如此練拳只是運動,對太極拳內在功夫是無法體會到的。所以一定得從基本拳架的規矩入手,才不會浪費時間和精神,到頭來數年或數十年而一無所獲。

 拳譜的作用和樂譜的作用相同,它是教你練好太極拳的標準,沒有拳譜就練不好太極拳,如同沒有樂譜就練不好樂曲一樣的道理。 趙堡太極拳忽雷架是最傳統的練習套路,也是在動作上完全需符合拳譜的要求,如此在熟練後才能達到所謂的折疊、轉關、彈抖、忽靈、崩炸等等勁的蓄與發放;而這些的勁道都是藉由丹田才產生的整勁,所以若不能做到周身一家是體會不出來身上的領悟,僅僅是肢體上的動作,充其量只是運動而已

任何武術都要練拳功,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拳是外形的超卓,而功則是內裡的覺悟,由於外形的操練純熟了,不用再想到手腳如何動作,此時,就要關注到內裡身體的感覺是否與外形一致,也就是在意念上的走圈,是否與手、腳、身腰、呼吸都是起止一致同步,並從拳的經論中達到甚麼要求,日久自然能心領神會,也因為操練得多而變成下意識的動作。 基本上,練拳無論是動靜,都必須要達到鬆、柔、圓、整、中正的條件,這也是所謂在意、在精神,而不在力和氣。而一般所謂難者,都是在起落旋轉的繞圈之中不容易把身上的勁放掉,以致於在繞圈的過程中容易用力,而形成凹凸而不圓,因為不是圓,所以不順,由於不順,所以會用力,互為影響。在走圓圈的過程中,因為不及,所以會凹,而太過,所以會凸。這都需要在練習的過程裡去覺悟,細心去揣摩。王宗岳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