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轉貼]新絳縣王莊村的王宗嶽與太極拳傳人王宗岳無關(內附回覆文)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新絳縣王莊村的王宗嶽與太極拳傳人王宗岳無關
顏紫元2012-04-15
前些日一位網友給筆者傳來一份“宗岳太極”的傳承表,並說有新發現“王宗岳家譜”的為證。

筆者因此搜索了一下相關的文章,發現有張森生先生寫的“宗岳故里行,綿綿太極情”及“趙堡古鎮行”二文(此二文又合在一起被改為“王宗岳太極拳考證之一、之二”發表在武術萬維網上,並附上了記載有王氏祖先名字殘存家譜、家廟的照片)。

照片上的一頁家譜上依次由上到下橫寫著:
“先祖王祖通、王宗嶽、王臣直、王五興、王谷維、王豐慶、 ​​王登科、王學恭、王進財“共九代 ​​名人。按張森生先生的文章中載,王氏九代先祖中的”王進財“生卒是1809-1892 (後一頁是否記載了王進財以後的幾代祖先,文章中未交待)。文章中還記載了王進財後的王氏子孫:即“王子平(天福1858 ~ 1946 ) → 王乃儉、王乃讓( 1896 ~ 1975 ) → 王正順( 1920 ~ 1943 ) → 王武辰( 1940 ~ -“ 槐樹店 ” 王氏現存後人)”的四代人。

由於家譜不是傳統的豎寫,也不是自右到左的橫寫,而是新式自左到右橫寫的繁體字,故可知此家譜約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照片上的“家廟“顯得簡陋破爛不堪,看上去像一個蘆圍棚子(如果真是太極祖師王宗岳的家廟的話,那麼在當地的王氏子孫、王氏弟子罪莫大焉!可見它根本不是太極祖師王宗岳的家廟!)



乍看照片上的“王宗嶽“似乎令人一振奮,然而仔細一思考,則疑點重重,又覺得此”王宗嶽“非彼”王宗岳“。

第一:“嶽”與“岳”在近代字典上雖有通用之意,但含義是有一定區別的,古人卻不會混淆。如武當山的古“太嶽太和山志”不會寫成“太岳太和山志”,筆者的太極十三勢業師馬公岳梁(1901-1908),絕不會寫成“馬嶽梁”。這就同自元末明初以來記載的“張三豐”絕不會寫成“張三豐”,這裡包括張三豐本人在重老君洞留下的親筆手書對聯及明代幾代皇帝給的封賜御碑等。

如果按照發現該家譜並花五年時間著成書的劉曄挺先生言:《太極拳論》也是該王宗嶽所著,那麼歷來傳本上署名都是“王宗岳”,作者本人豈能將自己名字署錯?他又不是大陸簡化字時代之人。而清同治年間李亦畬的《太極拳小序》上也明確記載的是“王宗岳”而非“王宗嶽”。可見,該王氏家譜上的“王宗嶽”與太極拳傳人“王宗岳”不是一個人。”

第二:王氏家譜上的這個“王宗嶽”沒有任旁證來說明他與太極拳有關。
A、在整個山西,有“王莊村”、“王家莊”、“王莊”、“小王莊”等村莊名字的有上百個,如果查一查,每個王氏村莊可能大部分會查到存有“王氏家譜”,甚至可能會查到從明代到清末這些“王氏家譜”上有不止一個叫“王宗嶽”或“王宗岳”的,而且在各王氏家譜上的幾十代人中有不少還會武術,不少中過舉人、貢生等,如果就此而認為是太極拳傳人山右王宗岳的話,那麼太極拳不是會有許多個“山右王宗嶽”或“王宗岳”太極的祖師了?
B、 ​​所以,還要看是否有旁證。
比如,家譜發現者劉曄挺先生為什麼不去澤州縣、凌川縣?又為什麼不去趙堡太極傳人在過去文章中提到過的太谷縣、陽城縣的王樁?或陳家溝文獻中陳鑫記載的“汾州府汾河小王莊”,卻選擇了自己出生地新絳縣?如果去澤州縣發現另一個“王莊”中記載有“王宗嶽”,又怎麼辦?

C、劉先生太極視頻分明是趙堡太極鄭悟清一支的拳架(大同小異),張森生的文章說,劉的老師王才德,師爺孫蘭亭都是練趙堡太極拳的,其中孫蘭亭的一個老師就是鄭悟清架的創始人鄭悟清本人,而孫蘭亭的另一個老師穗山縣人葛書元(1893—1968)在太原學過子午拳,從同鄉王懷明學太極拳,“又得到過楊健侯高足張勤林指點”。

所以說孫蘭亭的太極拳無非是楊氏太極拳後改為趙堡鄭悟清太極拳架。這就難怪與劉曄挺一同赴新絳縣、溫縣趙堡的張森生文中說“ 2010 年 10 月 2 日至 10 月 5 日我應山西趙堡太極拳傳人劉曄挺師兄的邀請赴太極宗師王宗岳故里 —— 山西新絳縣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實地考察活動,對太極宗師王宗岳的故里、武當趙堡太極拳的傳承源流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第三天一大早在新絳縣文化廣場進行了拳架的交流,劉師兄演練了王懷明→ 葛書元、鄭悟清→ 孫蘭亭→ 趙虎林、王才德一脈相傳的趙堡太極拳,我演練了鄭悟清→ 李隨成→ 金根聲一脈相傳的趙堡太極拳,。。。”

張森生始終說劉練的是“ 趙堡太極拳”,沒有提什麼 “宗岳太極拳”。這對在“ 太極宗師王宗岳故里為期四天的實地考察活動”並見到王氏後人及劉之 “宗岳太極拳”師父王才德的張森生來說,不是太反常了嗎?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除了見到“ 趙堡太極拳”外,那裡根本沒有什麼 “宗岳太極拳”,所以張的文章中隻字不提。

而孫蘭亭的弟子王才德雖是新絳縣人,顯然練得也是趙堡太極拳。所以孫蘭亭、王才德所練是趙堡太極,這便很難作為練趙堡太極劉曄挺去選擇新絳縣去查查“王莊村”的緣由。反之,如果孫、王、劉所練很明確是“宗岳太極拳”拳架,而且在該縣一直有流傳,那麼,劉去查該縣“王莊村”還有些理由,否則,他為什麼不去查其他縣?這說明劉選擇新絳縣查王莊及王氏家譜,沒有什麼理由,只是身處彼處,查了,還果然發現一個音相同,字相似的“王宗嶽”,如果劉先生再查新絳縣其它“王莊”,或其它縣的“王莊”可能會發現有好幾個“王宗嶽”。因此,這個“王宗嶽”的發現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再假設這個上世紀中葉抄寫的家譜上的王宗嶽就是太極拳傳人王宗岳的話,而按張森生的文章從王宗岳得道人劉古泉(稍後會論這劉古泉的年代不符)傳授太極十三勢,在王家歷代都有傳授,到了王學恭不僅傳給了子孫還傳了外人劉更子等,王氏子孫1940出生的王武辰至今還練,那麼這些人如果真是練“王宗岳太極拳“的話,從清末以來,王宗嶽大名已在中國拳界如雷貫耳,王氏子孫又在上世紀中葉抄有家譜,那麼孫蘭亭、王才德為什麼不去找“王宗岳”的子孫看一看家譜?為什麼王氏子孫王武辰不把作為太極拳宗師的“王宗嶽”家譜拿來展示一下以榮光耀祖?!他們沒有去做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不知道王宗岳的太極拳界的地位,而孫的太極拳與有“王宗嶽”字樣的王氏子孫所練的拳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按張、劉所述“ 王接武(1594 ~ ? 1618 年舉人 ) 、王五興 ( 臣直子 1601 ~ 1676 ,字大五或大武。 1630 年舉人 ) ;重孫輩有:王士俊 (1615 ~ 1691 , 1637 年歲貢 ) 、王谷維 ( 約 1636 ~ ? )。從玄孫向下依次是:王豐慶 ( 約 1676 ~? )→ 王登科(約 1716 ~ 1790 ) → 王學恭( 1761 ~ 1841 ) → 王進才( 1809 ~ 1892 ) → 王子平(天福 1858 ~ 1946 ) → 王乃儉、王乃讓( 1896 ~ 1975 ) → 王正順( 1920 ~ 1943 ) → 王武辰( 1940 ~ - '槐樹店'王氏現存後人)。
王家'道士太極拳'從王學恭開始傳外姓,王學恭→ 劉更子(約 1800 ~ 1875 ) → 南福勝( 1844 ~ 1921 ) → 李連成( 1888 ~ 1933 )、王懷明( 1892 ~ 1982 ) → 葛書元( 1893 ~ 1968 )、葛福元( 1897 ~ 1972 ) → 孫蘭亭( 1902 ~ 1973 ) → 趙虎林、王才德 → 劉曄挺。”王武辰得家傳太極拳,那麼,張森生、劉曄挺一定早將王武辰的太極拳視頻發布了,那不是最好的證明嗎?可惜,雖然王武辰向來訪的張、劉“深情地敘述了自己的祖輩習武行醫走鏢的神奇故事”,卻沒有講祖輩習武是習的太極拳,更羞於講其祖先“王宗嶽”就是太極拳傳人王宗岳。

在一篇“ 宗岳與太極拳”文章中,劉曄挺先生聲稱:他“曾多次訪問王武辰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即'道士太極拳'一直在王家代代相傳,。。。劉更子學於王學恭。。。”然而劉曄挺多次聽到的王武辰講得這段重要的話,張森生顯然未聽到,對被劉帶去考察的張森生來說不是太遺憾?!如果聽到,豈能不記載在其文章中?可見那段話是劉曄挺自編的,王武辰根本沒有講過。

筆者同時就張文章中的關於劉曄挺《太極王宗嶽考證》一書中“所說的新絳縣王氏王宗嶽、字林禎”之說,直接給劉先生電話,問其“字林禎”幾個字是在王氏家譜上的嗎?劉回答家譜上沒有,再問王氏家譜上或該王家是否存有沒有記載祖上傳下的太極拳譜,回答也沒有。王宗嶽及王氏各代年齡是如何出來的,也語焉不詳語。

電話中劉曄挺先生提到縣志,可筆者查到相關文章中的縣志記載與此王氏毫不相關,更無該王氏與太極拳的任何關係。

至於劉先生出示的傳承表中的“張三豐—劉古泉—王宗嶽—說劉古泉直接傳王宗嶽更是荒謬。《太和山志》記載劉古泉是武當張三豐的弟子,張三豐在元末已去世,活了119歲,後來人說他死而復活又活了幾百年是不值一提的神話,他的弟子們也早在明初洪武年間相繼去世,劉古泉豈能隔了一、二百多年再复活直接傳王宗岳?顯然是假造的傳承。
可見,練趙堡太極的劉曄挺先生偶然發現了他的家鄉有個王莊村,村中王姓的王武辰保留一份上世紀中葉抄的家譜,家譜上有個音同字不同的王氏祖先王宗嶽,除了 ​​這個音同外,別無任何旁證,於是突發奇想,認為就是太極王宗岳,為了給自己假設找依據於是:自編傳承表,自編證據,即編其字“林禎”(以便與趙堡太極杜元華的書相吻合),自編其王氏祖先的生卒(包括王宗嶽的生卒),自編“宗嶽太極拳”(將趙堡鄭悟清太極拳架,稍作改動,得為是該王氏傳下的拳架。)
。。。卻拿不出“家傳拳路”、“拳譜”及任何文獻關於該王莊村王氏與太極拳的關係。

因此,該王宗嶽與太極拳及太極拳傳人王宗岳毫無關係。

附網友2012-04-04 寄來的“宗岳太極拳”傳承表:

張三豐( 1247.5.15. ~ 1464 )→雲遊道人劉古泉→王宗岳( 1526 ~ 1606 )第 1 代→王臣直 (1570 ~ 1635) 第 2 代→王五興 (1601 ~ 1676) 第 3 代→王士俊 (1615 ~ 1691) 、王谷維 ( 約 1636 ~ ?  )第 4 代→王豐慶 ( 約 1676 ~? ) 第 5 代→王登科(約 1716 ~ 1790 )第 6 代→王學恭( 1761 ~ 1841 )第 7 代→劉更子(約 1800 ~ 1875 )第 8 代→南福勝( 1844 ~ 1921 )第 9 代→李連成( 1888 ~ 1933 )、王懷明( 1892 ~ 1982 )第 10 代→葛書元( 1893 ~ 1968 )、葛福元( 1897 ~ 1972 )第 11 代→孫蘭亭( 1902 ~ 1973 )第 12 代→王才德( 1947.8. ~)第 13 代→劉曄挺

網友張海先生對此頁“殘存家譜”觀察後說:

從圖片上看,似是後人將先祖姓名寫在某古籍的襯頁上。
這本古籍是刻印本,可以看到幾個木刻字,還有邊框。
從左上角似乎看到“四狄(?)圖”3個字,或是某史籍。

-----------留言回覆------------
張森
顏先生的文章對我觸動很大,我就是《宗岳故里行綿綿太極情》一文的作者。劉曄挺目前在上海,劉的恩師王才德老師去年10月到我處傳授我武當趙堡和式太極拳代理架,他也沒說我練的是宗岳太極拳。劉曄挺的太極功夫不錯,他在考證王宗岳方面確實花了不少功夫。兩個王宗岳是不是同一個人還需進一步證實。不過王宗岳出了傳授他女兒外,估計還有其他的弟子。河北邯鄲的張興洲老師是張祖意合太極拳十三代掌門人也是我的恩師之一,他親口對我說,他的恩師是王劍鵬是王宗岳的後人。顏先生想必是馬嶽樑的弟子吧,我在大學求學期間的氣功授業恩師蘇根生大師(上海楊​​浦)與馬老是忘年交,感情甚篤,我也見過馬老多次。有段時間跟馬老的四子馬江麟學過吳式太極拳。希望與您取得聯繫。張森生137615261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