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轉貼]唐豪、顧留馨、徐震等人對太極拳源流的考證錯誤,導致近百年太極拳史的爭論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唐豪、顧留馨、徐震等人對太極拳源流的考證錯誤,導致近百年太極拳史的爭論】一

郭冬寶
太極拳源流應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武術史和學習太極拳這一門派的群眾應有的認識,自清朝中葉太極拳因為楊露禪到北京擔任清廷武術總教頭與各門派交流從未失手,楊無敵稱號不逕而走,又被親王們爭取為教席,讓王公貝勒們健身娛樂,因此風行草偃,太極拳之名為世人普遍知悉。因為楊露禪係師從河南陳家溝陳長興學拳,陳家溝也才為人們所知曉。

    其次,楊露禪在陳家溝學拳十年後返回河北老家,楊之好友武禹襄,從楊學習太極拳,而楊有所保留,後因武禹襄之兄武澄清擔任河南武陽縣的知縣,武禹襄到河南舞陽,順道赴陳家溝學拳,至河南懷慶府時,陳長興已年邁無法教拳,經打聽趙堡鎮陳清平是當地有名的功夫高手,於是慕名前往拜訪,武氏因為只待在趙堡鎮陳清平處一個多月的時間,請益後離去,後來經過苦練,功夫為楊露禪所驚訝,楊露禪令二兒子楊班侯、孫子楊少侯向武氏學習太極拳〈稱為武氏太極拳〉,武氏也傳給外甥李亦畬〈稱為李氏太極拳〉,李氏又傳給郝為真〈稱為郝氏太極拳〉,郝氏又傳給孫祿堂〈稱為孫氏太極拳〉。
    由於徐震、唐豪、顧留馨等人是二十世紀初考證太極拳源流及發展最早的人,由於主觀的意識,在歷史人物的考證上不足或錯誤,在本位主義和主觀的心態下,故意有心或無意的將取證資料偏頗引證,順己之意的推論,遽下錯誤的結論,在加上某一群人的謀略,使得近百年來太極拳史成為最多爭論的武術,也讓許多不明究裡的學者或太極拳學習者,導引至更紛雜和錯亂的觀念之中。迄今大部份所謂的專家、學者、或是太極拳界的耆老,在著書、文章發表的引證中仍沿襲徐、唐、顧的錯誤說法。近年由於許多古籍資料被挖掘出來,印證了陳王廷創造太極拳,王宗岳、蔣發是乾隆時人,錯把王征南、山右王、佚名氏所寫的《陰符槍譜》,認為是王宗岳等等的荒謬考證,使太極拳史蒙塵如此之久仍未恢復真貌。
    從民國二十二年陳鑫出版《陳氏太極拳圖說》、二十四年杜育萬著述未出版的講義《太極拳正宗》以來,許多學習陳氏、楊氏、武氏、郝氏等的從學者,開始追研太極拳的出處來源寫了許多考信資料、書籍、和研究總結;尤以唐豪於1995年出版《中華武術文庫理論部》、徐震2006年出版《太極拳考信錄》、於志均2006年出版《中華傳統武術史》、顧留馨2008年出版《顧留馨太極拳研究》等書,引發我研究之興趣。
    2002年四川成都戚建海先生所著《太極拳技擊和煉丹術的奧秘》一書,閱讀再三,所附之雍正六年〈1728〉王柏青所寫的《太極秘術》序言中,直述是張楚臣的弟子,其所記的傳承體系恰與杜育萬的《太極拳正宗》傳承完全符合,拳論中除張三丰的《太極拳勢》、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是當前各派所共有的之外,其餘蔣發的《太極拳功、太極拳訣、太極拳行功論》、邢喜懷的《太極拳道、太極拳說》、張楚臣的《太極拳秘傳》、王柏青的《太極丹功義詮、太極丹功要術》各篇,是陳、楊、武、李、孫、郝各派都沒有的,甚至當今趙堡太極拳的傳人都不知道在《太極秘術》裡明確的列出傳承體系,拳譜的內容完整的記述各個傳人對內、外功練習的原則要領,敘述的文體言簡意賅,心得都是一貫的
    《太極秘術》是1997年從河南溫縣東南滎陽縣〈汜水〉,世代醫家劉恆山後人醫案中發現,雍正六年趙堡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張楚臣的弟子王柏青所著的《太極秘術》珍貴古籍資料。它的出現,印證當今太極拳壇上近百年來各種錯誤的論斷,以及自唐豪、徐振出版考信錄引發延續的爭論,從根本上的考證失誤。並且直接否定了陳鑫偽造陳卜創造太極拳,唐豪、顧留馨斷定陳王廷創造太極拳,以及唐、顧、徐震、於志均等等著書的太極專家、考證學者認為王宗岳、蔣發為清朝乾隆時人的錯誤,以及王征南、王宗、山右王等與王宗岳名字的混淆推論,《太極秘術》對太極拳史上各個重要人物與拳譜的重新考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為了釐清這些紛亂不一的說法,首先得把明、清史上各個皇帝的時間弄得明確,其次把太極拳歷來關鍵人物的生卒時間釐清,再次之把歷史上確定文獻史料、資料攤開印證,合理討論才不失客觀。有些由於資料尚未發掘也不能亂下斷語,只能留待爾後有新發掘的古籍資料來見證。
    壹、明清兩代年表:
    明太祖
    洪武元年〈1368→1398〉三十一年
    明惠帝
    建文元年〈1399→1402〉四年
    明成祖
    永樂元年〈1403→1424〉二十二年
    明仁宗
    洪熙元年〈1425
    明宣宗
    宣德元年〈1426→1435〉十年
    明英宗
    正統元年〈1436→1449〉十四年
    明代宗
    景泰元年〈1450→1456〉七年
    明英宗
    天順元年〈1457→1464〉八年
    明憲宗
    成化元年〈1465→1487〉二十三年
    明孝宗
    弘治元年〈1488→1505〉十八年
    明武宗
    正德元年〈1506→1521〉十六年
    明世宗
    嘉靖元年〈1522→1566〉四十五年
    明穆宗
    隆慶元年〈1657→1572〉六年
    明神宗
    萬曆元年〈1573→1620〉四十八年
    明光宗
    泰昌元年〈1620
    明熹宗
    天啟元年〈1621→1627〉七年
    明思宗
    崇禎元年〈1628→1644〉十七年
    〈大明王朝共經十六位皇帝,總計二把七十七年〉
    清太祖
    天命元年〈1616→1626〉十一年
    清太宗
    崇德元年〈1627→1643〉十七年
    清世祖
    順治元年〈1644→1661〉十八年
    清聖祖
    康熙元年〈1662→1722〉六十一年
    清世宗
    雍正元年〈1723→1735〉十三年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1795〉六十年
    清仁宗
    嘉慶元年〈1796→1820〉二十五年
    清宣宗
    道光元年〈1821→1850〉三十年
    清文宗
    咸豐元年〈1851→1861〉十一年
    清穆宗
    同治元年〈1862→1874〉十三年
    清德宗
    光緒元年〈1875→1908〉三十四年
    清溥儀
    宣統元年〈1909→1911〉三年
    〈大清王朝共經十二位皇帝,總計二百九十六年,1644年十月一日正式在北京定都〉
    貳、太極拳史上關鍵人物生卒年考:
    一、張三丰:
    據多項史料查證,張三丰生於元朝定宗二年〈1247〉出生,其卒年有多種說法:
    〈一〉顏紫元先生20073月所發表的《太極拳史真相大白》文章,是卒於元惠宗三年〈1366〉九月二十二日,於陝西寶雞金台觀羽化。唯顏氏沒有寫確切之出處或是依據。
    〈二〉依據20076月李師融、李永傑所著《古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第278頁張三丰考析為元朝定宗丁未歲〈公元1247年夏四月初九子時〉,卒年綜合各家論述仍無法考證確實。〈徐、唐、顧是斥為依託神仙,不足為論。〉
    〈三〉依據雍正六年王柏青《太極秘術》、杜元化的《太極拳正宗》趙堡太極拳均明確記載為祖師,並留有拳譜,無生卒年記述。
    〈四〉其餘各家均從明史、張三丰全傳、道教文獻、王征南墓誌銘、《寧波府誌》張松溪傳等引證確有其人,但對是否集太極拳大成或是否是創拳者,無具體考證資料而不確定。
    二、王宗岳:
    依據雍正六年王柏青所著《太極秘術》、民國二十四年《太極拳正宗》兩份資料相同的傳承體系對照,王宗岳傳蔣發,最保守的估算一代三十年,應該是明朝嘉慶二十三年〈1544〉出生,卒年不詳。
    三、蔣發:
    〈一〉依據民國二十四年河南省立國術館教練趙堡太極拳杜元化先生所著《太極拳正宗》太極拳溯史所載,蔣發係生於明朝萬曆二年〈1574〉,卒年不詳。
    〈二〉依據王柏青所著《太極秘術》所載傳承體系推算同上。
    〈三〉徐、唐、顧等的考證者及其餘撰寫武術史各家,都是引證王征南傳、墓誌銘與萇乃周、陰符槍等資料,誤植為清朝乾隆時人。
    四、王柏青:
    依據清朝雍正六年所著《太極秘術》一書所載,學拳已四十年加以二十年推算應在六十歲左右,也就是康熙七年〈1668〉前後出生。
    五、陳敬柏:
    依據顏紫元先生發表的《太極拳史真相大白》文章,趙堡陳敬柏後人出示的家譜中記載,系生於康熙丁亥年,卒於乾隆辛亥年〈1707─1791〉。陳家溝將其列為陳氏十二世,並為其寫傳。
    六、陳王廷:
    依據唐豪、顧留馨在1964年所著《中華武術文庫理論部》18頁陳家溝陳世拳世系表所載,陳王廷〈又名奏廷〉早於陳長興五代,也以三十年為一代推算,應是明朝天啟元年〈1621─?〉前後出生,卒年不詳。
    七、陳長興:
    依據唐豪、顧留馨在1964年所著《中華武術文庫理論部》18頁陳家溝陳世拳世系表所載,陳長興為乾隆三十六年出生〈1771─1853〉。
    八、楊露禪:
    依據唐豪、顧留馨在1964年所著《中華武術文庫理論部》,楊露禪為清朝嘉慶四年〈1799─1872〉出生。
    九、陳有本:
    依據唐豪、顧留馨在1964年所著《中華武術文庫理論部》18頁陳家溝陳氏拳世系表所載,陳有本與陳長興同為十四世,也應是乾隆三十六年前後〈1771─?〉出生。
    十、陳清平:
    依據趙堡太極拳張隨勝著《正宗忽雷太極拳及密傳十一層功夫練法》第一章第一節所述陳清平為乾隆六十年〈1795─1868〉出生。徐、唐、顧等人亦同。
    十一、武禹襄:
    依據唐豪、顧留馨在1964年所著《中華武術文庫理論部》所載,武禹襄為嘉慶十七年〈1812─1880〉出生。
    參、對徐震、唐豪、顧留馨、於志均等人所出版的書籍內容錯誤陳述之討論:
    一、有關張三丰是否是太極拳創造者或是集其大成者:
    〈一〉徐震考信錄中﹝35頁﹞認為:從陳氏拳訣、(武氏原譜有註明傳自張三丰之語)而在李亦畬手抄本卻明言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至楊氏拳譜中有之,此明明為楊氏之徒所加。從《聊齋誌異武技》、王征南墓誌銘、《陰符槍譜太極拳譜》內有張三丰為內家之語,當為楊氏之徒附會之根據也。徐震雖說考信重於一切,然而徐震為郝月如的弟子,而郝派出於李亦畬,李氏出於武禹襄,因為李亦畬在自己抄的拳譜中說「太極拳不知始於何人?」,徐震引用了許多前述的資料,考證加推論,但是在引證推論時仍是針對唐、顧說陳王廷創造太極拳予以否認,徐震對鄰近的趙堡太極拳派傳承發展的狀況看都沒看、沒問,確認同了唐、顧否認張三丰創太極拳的說法,也認同陳鑫所說陳清平是陳有本的門人,趙堡就是陳派太極拳,認為杜元化因為陳家溝的陳鑫在早兩年〈民國二十二年〉出版了《陳氏太極拳圖說》,所以杜為趙堡太極編了一套說法,而不予採信杜元化《太極正宗》書中太極拳朔史裡,張三丰集其大成的說法
    〈二〉唐豪、顧留馨在《中華武術文庫》第一章第10頁附註三認為:張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領,曾在湖北太和山〈武當山〉結盧修行,從《太和山誌》、1723年元通道人汪錫齡編、1844年長乙山人李涵虛重編之《三丰全書》,雖鬼話連篇,也未曾捏造張三丰會拳術或創造太極拳。太極拳創始於張三丰的謊言,出現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個事實至此已可以證實。
    〈三〉於志均在《中國傳統武術史》書中卷六第三節﹝256頁﹞內家拳的龍去脈中引用黃宗羲《王征南墓誌銘》、黃百家《王征南先生傳》、武俠小說《洪武劍俠圖》、汪錫齡《張三丰全集》中之本傳和外傳、《明史方技傳》張三丰的《雲水集》、《寧坡府誌張松溪傳》等,認為上述容雖沒有載明其創拳或集其大成,但張三丰已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武當派的圖騰,他具有民族性、傳奇性、代表性、實質性、影響力和公認性,沒必要做更多考證。
    〈四〉顧留馨所著的《顧留馨太極拳研究》第二部分太極拳源流小考﹝108頁﹞──張三丰和封建塵垢,一段中同上述〈二〉概同,另認為在封建社會,一種受到群眾歡迎的活動,常常會假托神仙或聖賢的創造,這和人們科學知識較差及附於羅曼蒂克的假想有很大的關係。封建士大夫階級和衛道的御用文人,利用人們這種缺點和氣質,把一些來自民間的東西,塗抹一層幽玄的神祕色彩,使他們神話起來,逐漸和人民疏遠、隔絕、甚至隕滅。對太極拳的若干「玄之又玄」的解釋,的確需要科學的、求實的眼光來加以分剖。
    〈五〉民國二十四年﹝1935﹞河南沁陽縣趙堡太極拳傳人杜元化編《太極拳正宗》一書首頁太極拳溯始中記載,其師任長春告知太極拳傳承來歷,由老子傳承下來,五世後傳與張三丰,三丰祖師由於將此拳練至神化之域,技見當代,名著環球,朝野之人無不欽佩,在武術中不亞孔子在文學內即郡聖之大成,所以斯術號為武當派。
    〈六〉1997年在河南汜水發現在雍正六年由王柏青所著《太極秘術》內的傳承體系與杜元化《太極拳正宗》由張三丰至張楚臣時,完全一致,並留下完整的拳譜,第一篇即為張三丰所傳的《太極拳勢》。
    唐、顧兩人因為師出於陳氏太極,尤其唐豪在1931年就由陳氏族人陳子明陪同到陳家溝去考證,完全依據陳鑫的資料撰寫,但是推翻了陳鑫所說的太極創拳者為其始祖陳卜的說法,改為第九氏的陳王廷〈又名奏廷〉。但他們考證的說法:陳王廷是吸收了戚繼光的《拳經》、少林拳法、不可考的其他拳種,又根據《陳氏拳械譜》認定當時所創造的太極拳的技擊方法是很全面的〈唐、顧中華武術文庫第九頁註一〉,但是沒有任何創造一個全新拳種的太極拳理、拳譜或是有關易理的說法和資料佐證
    以上諸家的論點,除第六項為最近幾年發掘到的清初古籍資料,冊內僅王柏青的序言一段,其餘都是各個傳承人所寫的拳譜。由王柏青往上推,距王宗岳僅五代,若王柏青拜張楚臣為師時年少,也許師祖邢喜懷還健在,只要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古時候的人無論是學文或是學武,尊師重道對一個人人格的重要性,絕對不會無故弄錯或是故意攀鑿附會。由雍正六年的《太極秘術》到一九三五年的《太極正宗》相距二百零一年,但是傳承體系卻完全相同,可以判斷張三丰是否為太極拳始祖了。
    二、對陳鑫著《陳氏太極拳圖說》,其第一世祖陳卜創太極拳之研討。
    唐、顧之考信卻認為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造太極拳。到底至今以何為準,陳
    家溝樹立了陳王廷的權威朔像,代表否定了陳卜,那其他內容所說就有問題了:
    〈一〉、唐豪、顧留馨的《考信錄、中華武術文庫等等著作》考證:陳王廷是庠生〈府縣學校的生員〉,陳氏家譜中記載「在山東稱名手‧‧‧‧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之人也」,遺詞有「嘆當年,披堅執銳,‧‧‧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又據《陳氏拳械譜》認定陳王廷造了太極拳五路、長拳108勢一路、砲捶一路總共有七路。時至今日凡習練陳氏太極拳或寫武術史的專家學者多延續此一說法。依李師融先生所著《古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一書內之考證,按理說,所謂這麼重要的一位太極拳創造者及其偉大的功績,並有完整的創拳拳理和拳譜,且子孫應在墓碑或墓誌銘或有詳述的傳記,但在康熙五十二年由陳王廷子孫為其所立墓碑上卻無任何功名或有關太極拳的記述。但唐、顧之流反而推定是陳王廷繼承戚繼光及各家之長,創造了太極拳。反而積極反對多年修練道教的張三丰是創造太極拳的始祖。
    〈二〉徐震所著《太極拳考信錄》也認為張三丰創造太極拳不可考,因為張是道教傳說成為真人〈仙人〉有名的人物,持張三丰為祖師的人,是將太極拳源流依附於神仙,而不可信。他認為陳家溝祖傳的是通背拳,乾隆年間王宗岳傳給陳長興,陳家溝改為練習太極拳
    〈三〉、於志均所著《中國傳統武術史》,採信李亦畬《太極拳小序》所說,武禹襄發現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之前人們不知有太極拳,所以太極拳名稱是從楊、武開始(自王宗岳以後就斷層了,直到武禹襄發現《太極拳論》)。於志均相信張三丰為創拳者,但僅從《寧波府誌張松溪傳》、《王征南墓誌銘》、《清史稿甘鳳池傳》、曹竹齋誌等文獻,認為是從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出現太極拳的名稱。由於武禹襄最早獲得,武氏拿著這份《太極拳》論找趙堡鎮最有名練陳氏拳架的陳清平,研究月餘,因此除武禹襄武功大進之外,陳清平也因為《太極拳論》改造了原來所練的拳法風格而成為趙堡太極拳。從于氏這種毫無考證卻自我推論的說法更是荒誕。因為:
    1‧趙堡太極拳的由來,於志均是不知道還是無法考證或是不相信?
    2‧武禹襄獲得太極拳論是在造訪陳清平之前還是之後?有沒有具體資
    料可供參考?
    3‧為什麼認定陳清平練的是陳氏太極拳?
    4‧陳清平從誰學得太極拳?陳有本還是張彥?
    5‧武禹襄是慕名陳清平而去求教,既然只有月餘時間,陳清平如何能教他呢?是不是只有針對拳理中的原則、要領、方法讓武禹襄瞭解而心領神會,再把拳經拳論讓武禹襄抄錄回去研究?陳清平為了減少麻煩是否有交代不要說是從他手上抄錄的〈據李師融先生考證陳長興也傳給楊露禪《太極拳論》〉,是不是武氏到舞陽縣其兄武澄清任所,只有託故是武澄清當縣太爺剛好在鹽店發現的?
    6‧陳清平的傳人甚多,除兒子景陽以外,有他老師張彥的兒子張應昌、和兆元、牛發虎、李景延、李作智、任長春、張敬芝等許多弟子,而且趙堡太極拳傳人是不論姓氏和地域的〈由所知的張楚臣的弟子王柏青、張宗禹的弟子原法孔都不是趙堡人,以及所謂南傳的張松溪之傳人〉陳清平的功夫之所以精湛,是跟當時大有名聲的趙堡太極拳神手張彥學的,陳清平是從王疙礑遷居趙堡鎮的第二代,陳清平怎會捨近求遠向沒有名氣的陳有本學拳?再說於志均還是相信陳氏的說法,或是沒有從根本弄清楚陳清平是個甚麼樣的人。
    個人覺得於志均先生撰寫《中國傳統武術史》似乎更欠嚴謹,沒有考據,寫史書的人沒有具體的證據僅憑推論遽下結論,實在不妥。
    最奇怪的是陳鑫說十四世陳有本另外創造了一個與長拳完全不同的新架,而新架卻與自己陳家溝的頭套長拳、二套砲捶動作與要領完全不同〈頭套長拳是步先站定,再以身領手,新架是以手領身,步隨身換〉,陳有本既為偉大發明者,應該有整套的經論傳世,為什麼沒有墓誌銘或是傳記?陳鑫所寫的是新架系統,卻不是陳氏積極推展的老架、砲捶二套系統?為什麼?為什麼對陳有本發明新架只有一句話而已,難道陳有本所創的拳不好?還是不夠久遠?陳鑫為什麼出版的著作內容不是陳氏傳承最久、最多人練、傳人最廣的頭套長拳或二套砲捶?緊鄰陳家溝的趙堡鎮所練的太極拳與陳氏新架差別卻不大,為什麼?而唐、顧、徐、於等等所謂考證後寫太極拳史的人,連陳家溝這兩套完全不同內容的拳路都沒有深入研究,怎麼叫作考證呢?對太極拳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拳路名稱縱有大同小異或是完全不同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每一個動作是否完全符合拳經拳論的要求,才是拳譜的重點。
    肆、對王宗岳的時代考證:
    一、依據王柏青《太極秘術》、杜元化《太極拳正宗》兩項資料,就已經確定的蔣發年代往上推一代三十年(蔣發是明朝萬曆二年出生‧1574),保守估算王宗岳應該是明朝嘉靖二十二年左右出生的人(1544)
    二、徐震所著《太極拳考信錄》也是僅採用李亦畬的說法與陳氏、武氏拳譜作比較:如「夫李亦畬言王(宗岳)傳於陳(陳家溝),豈能臆造,自必聞之其舅武禹襄。武氏亦豈能臆造,則必聞之陳清平。楊露禪亦必聞此說於陳溝,故於王宗岳為太極拳先師之說無異議。………且武氏之學,出於陳氏(陳清平),李氏既不諱言,寧須無端引王宗岳以自重,既不需引王宗岳以自重,自無偽造授受以欺人之理。然則為王宗岳後傳陳家溝者,可為實錄矣。」,並引述郝月如先生的口述故事(見該書3─5)。認為是王宗岳傳陳家溝陳長興。
    三、唐豪、顧留馨依據佚名氏的《陰符槍譜》序言及內容考證,認為山右王就是王宗岳,而且推論在乾隆六十年還健在,可能生於乾隆出年,還推論是教書先生,衣食奔走於洛陽、開封之間,因為與溫現僅隔一條黃河,王宗岳得陳家溝太極拳,當在此一期間。但王宗岳從陳家溝何人習得太極拳,以及所傳何人,今已不可考。
    四、王柏青的《太極秘術》、杜元化的《太極正宗》相距二百餘年,但太極拳的緣起和傳承關係是完全一致的,從《太極拳正宗》裡記載蔣發的出生及學拳年代都非常清楚,從兩個資料分別推算,結果也完全一樣,足證王宗岳是明代嘉靖二十二年左右出生的人。
    五、2007年由台北藝文武術文化公司出版李師融、李永傑所著的《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一書(297)對王宗岳的考證非常清楚。
    可見不管是民初或是現代寫武術史、太極拳史的人,都沒有把王宗岳的年代弄清楚,所以造成各說各話爭論不斷,很多情節逗不上。但是並不是真的沒有證據,杜元化在民國二十四年出版的《太極正宗》只有第一輯,後續的沒有出版,當時唐豪、顧劉馨、徐震等,不是忽視它,就是錯誤的認為趙堡就是陳家溝的陳清平所學極推展的陳氏太極拳,是陳氏的分支,沒有考證的必要。這一觀念的由來是受陳鑫《太極拳圖說》家譜內容極陳家溝人的說法,讓所有人相信陳家溝是太極拳發源地,澈底掩埋正統太極拳發源地趙堡鎮及其所有傳人的事實。
    伍、對蔣發的時代考證及與陳家溝的關係:
    一、若依陳家溝「陳氏家乘」記述陳王廷的事蹟,並沒有明確記載李際遇是明末何時聚眾反清,而在陳績甫(1935年出版)所著的《陳氏太極拳匯宗》卻是清康熙年間。《中國傳統武術史》作者於志均先生在199410月台灣太極拳月刊95期〈陳王廷與蔣發畫像是虛構的〉一文中考證明史二七三「高傑傳」有「十六年……九月……降將李際遇通賊自成,率精騎大至………亦麾眾退,軍遂大奔,死者數萬。」,另流寇誌卷十四中記載「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正月……史可法奏陳潛大報清兵南來……李際遇為鄉導,長驅而東,剋日可到。際遇之附清確然矣。」,如按明史之記載此時(1643─1645)蔣發應為七十歲左右的老人。而這個時候陳王廷還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會有多大的本事去勸說李際遇不要造反,此一說法也是陳家溝所編造的片面之詞,除此還有幾項證明:
    ()陳家溝稱陳王廷為山東名手,既為名手,山東府、縣或地方誌應有記載,經查根本沒有隻字片語,陳家溝也沒有任何資料或說法為什麼會成為山東明手。
    ()所謂「披堅執銳」係指參與戰爭,是甚麼戰爭?陳鑫根本沒有說明,當時不是參與清軍剿滅明朝殘餘勢力,便是參加明朝的殘餘部隊對抗清朝,陳鑫說陳王廷還蒙恩賜,以當時陳王廷的年紀推斷應該是清朝順治時期,蒙恩賜了甚麼?是封功名?是財帛?古時皇帝封賜是家族傳家莫大的榮耀,但是康熙五十年子孫所立的墓碑卻毫無記載,豈不怪哉!
    ()如果按陳鑫的說法,陳王廷那麼有名望的人,退休當時應是族長或地方望族,怎麼還會為生活需要忙於耕田?這些說詞前後無法對照形成相互矛盾。
    二、許多專家學者寫太極拳源流時,按陳家溝的說法:蔣發是陳王廷的僕人,因為是反清流寇李際遇的部將,事敗隱身陳家溝,這一時期將太極拳傳給陳王廷,明著說是僕人為了掩蓋官府的追緝,實際上是陳王廷的老師。這一說法還是循著陳氏的說詞,並沒有確切的證據,用前項年代來推算六、七十歲的老人還能領兵打仗?陳家溝會冒著滅族的危險窩藏一個並不熟識的罪犯,只因為蔣發功夫好?這一說法沒有說服力
    三、陳家溝的太極拳是甚麼時候才從別處學得的?李師融、李永傑所著的《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一書(95-99)對趙堡第五代傳人陳敬柏為陳氏第十二世孫,廣收門徒八百餘人,其中陳繼夏、陳公兆就是陳家溝人的考證才是可靠且最有說服力的原由。(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