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我跟陳照奎老師學拳的經歷 楊文笏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我跟陳照奎老師學拳的經歷 

楊文笏先生口述整理/萬周迎

楊文笏先生早年的拳照

編者:在這篇楊老師口述學拳經歷的整理稿中,有一些史實和陳照奎先生教拳的特點和細節是以前沒有見過的,值得關注。

上世紀60年代初,陳老師(指陳照奎先生)被顧留馨請到上海教拳,但是戶口沒落到上海,到66年,文革開始了,那個班就散了,老師回到北京。回來以後,老師的工作沒有了,直到到67年春天,李澤民,白師兄等幾個師兄弟就請陳老師出來教拳,陳老師當時沒有收入,這幫老的師兄弟,還有部分田秀臣先生的學生,一共有二、三十人,每月給陳老師湊六七十塊錢做生活費,陳老師的老母親還在,加上孩子陳瑜一家三口人生活基本就夠了。陳老師看北京這幫學生人都實在,練拳也用功,就把這趟家傳的架子拿出來了。陳老師說這趟拳外頭沒有,是以前他們自己家里人練的,從陳長興那會就一直沒向外傳過,所以外面練的公開的架子,不論是大架還是馬厩架,裡面都缺了一些東西。通過這趟架子,陳老師把裡面好多練功的東西,很多小的動作和勁路都加上了。那時候那幫師兄弟,人都很好,把老師請出來大傢伙都很高興,碰上陳老師願意教太不容易了,所以,練得比較刻苦。陳老師剛教拳的時候教的是中盤的架子,大約3年以後開始教中低盤和低盤架子。有人問過陳老師,為什麼以前在上海沒有教這趟架子?陳老師說上海那些學生體質相對弱一些,真正練功受不了,北方人體質好,又捨得下功夫練,所以就傳的練功的架子。

楊文笏先生早年的拳照

當時練拳的場子,頭一年在建國門外使館區,兩年以後到西城兒童醫院後邊小公園,後來在東城又設了一個點,就是東便門那條河,河邊有鐵道,裡面有個三角區,一排小樹林,就在那裡練,直到71年左右,在雙秀公園教了一年多。72年左右回老家陳家溝教了一段時間,此後73年、74年在焦作、鄭州教了一陣。那時候陳老師住在北京,一般出去外地教拳都是3個月左右,然後回北京。

(順便說說馬虹學拳的經過:盧茂雲來北京,想跟我學拳,我說陳老師正好在河南焦作,你去焦作找陳老師學吧,馬虹和盧茂雲正好一起下放到勞動,住牛棚,馬虹有胃病,聽說了就一起去了,當時馬虹不認識陳老師。)

陳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

陳老師說,練拳從開始練頭三年內主要練筋、皮,這三年練的中盤架子主要就是練筋皮的,中盤架子定型,筋和皮基本練開了一般要到7年頭上,開始練低盤架子,低盤練骨,每個動作幾乎貼著地皮走,很辛苦,有些動作腰腿不練開,身體素質不好就走不了。所以頭三年一定要打好基礎,否則往後就沒法練了。

陳老師在北京教拳教的特別認真,也特別辛苦,比如說拿法和摔法,老師教的很多,有的師兄弟做得不好,他就反复做示範。還有拆手,我是在三年的時候老師給拆的手,陳老師很惜才,看這個學生是個材料,他真用心教,如果看你練拳吊兒郎當,他也認真教,但教下一步的時間就會長一點。那時候老師的老母親還在,給他做飯,他在教拳上就有時間。有次有位師弟,一個動作老師給說了20多遍,還是沒有學會,最後老師樂了,說他學習時思想太不集中。陳老師剛開始教拳的時候就說了,練拳必須要心靜,心靜而且心地純厚,沒有這兩樣練拳光走架子,都是外形,裡邊不出功夫,明白這個以後,練拳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走腰,不會走腰,光會晃蕩胯,是練不出功夫來的。

萬周迎演示走腰

太極拳理論性的東西很強,它不單純是坐標,太極圖裡那對陰陽魚,包括的東西很多,陰中陽,陽中陰,兩儀,四像等。老師做過這樣的說明:地球在形成之前,是一種混沌狀態,所有的元素都如灰塵一般處在在這種狀態之中,經過一段時間凝結,中心是高溫如火,外圍冷卻如水,各種物質在水火中歸類沉積,形成地球這樣一個固體形狀。原來混沌混元的狀態分離了,這樣兩儀已分,太極已明,日月星辰各行其是,山川海洋各安其位,生命得以生存和發展。太極拳講天人合一,拳要練得體內陰陽互根,方才能用,一片混沌的無極或者混元是不能用的,這也是太極拳得名的根據。陳老師原來講這個道理,講得很清楚,我根據老師講的一直在琢磨這些東西。生命和事物發展變化都有一些關鍵的點,往往就是陰陽轉化的樞紐,如果能找到這些關鍵點,用很小的勁就可以產生很大的效果。比如推手,我的勁從某個角度對著你的點,如果你懂這個,就可以用更小的勁把我化掉,如果你不懂,你就被放出去了。

這種作用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太極拳的功夫練的就是這種東西,人練拳的時候,整體轉換的樞紐就是腰。所以走腰對練太極拳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現在教拳的很少能把腰講明白的。太極拳講勁不講力,講力就滯了,所以從開始就需要把力松掉,松掉不是說力沒有了,而是不用它了,把它變成勁才用。力是人身固有的東西,它不是活的,發僵、發皺,練拳時通過各種動作,放鬆下來以後,把力變成勁,這就是掤勁,掤勁有剛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不僅能抵禦外面來的勁,還能靈活走化,形成外剛裡柔,剛柔相濟,這時陰陽才能平衡,所謂五陰五陽就是這種狀態。陳老師強調:一開始練拳,大多用拙力,直到從低盤架子再往上走,到中乘功夫,再通過推手,技擊練習直到五陰五陽。否則功夫上不去,到不了上乘。

老師開始教拳時,做幾個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老師要求學生一個禮拜,必須把這幾個動作練得像模像樣,這樣在下一步改拳時就基本能練好了,要求很嚴。這幾個動作,有時甚至是一個動作,這一個禮拜必須下苦功夫去練,每天晚上幾十下,幾百下,不這樣練不成。練拳就像寫大字,開始必須描紅模子,這個過程是一個動作穩定的過程,手上的勁,眼神,姿勢,角度必須掌握,然後是各部位的尺度,勁路,氣力相合,基本就算成型了,這是一個合規矩的過程,就是練書法的描紅階段,必須嚴格要求。經過3年左右,達到定型,模仿老師的動作做到形似。老師的動作就是原則,按這個原則走,時間長了,自然出功夫,離開這個原則,一般就出不來,這個原則是歷代千錘百煉的東西,很多人都這樣練出功夫來,你做得稍微差一點,功夫就會達不到需要的純度。所以學拳必須要心靜,必須把思想,眼神,耳朵的聽力合到一起,如果不合上,學動作就會有偏差,動作就不能定型,動作不能定型就出不了太極拳的功夫。

太極拳的動作都是圓的運動,人身上的關節相連處都是半圓,打拳時從腳底下到腳趾頭,腳後跟,腳脖子一直到膝、到胯、到腰、到肩,到手,都要走圓,都說太極拳的腰是主宰,但現在練太極拳的大多不會走腰,腰怎麼走?思想守住命門,靜下心,命門兩側要放鬆,上提下墜,反復開合,按這個去練,功夫自己就長,慢慢的就會體會到內裡的功夫是怎麼長的,如果思想被外界事物弄散了就體會不到內部真正的變化。

到了這一步,80%以上的人就不知道該怎麼練了,只會晃蕩腰胯。這樣陳老師就在晚上去天壇給拆手,散手。69、70、71這三年老師給我拆手說勁,把拳勢裡所有的勁怎麼用,怎麼破,從推手到斷手都給我說了,那是真打真摔。剛一注意老師的手,噌地就到了,我一下出去很遠,拆金剛搗碓和六封四閉兩式,我胳膊上摔的傷半年沒好,每次一挨摔,準是這個地兒,趴那兒剛一站起來又趴下了,老是這個地方著地,老師當時一摔我,他也樂,直到現在,這個疤還在。最後摔明白了,現在想起來挺有意思。那時老師教拳很累,老師講拳很認真,邊講邊做,還舉例子,還要盡量照顧大伙的接受程度,直說的嘴角淨是白沫,傷氣。陳老師當時確實太不容易了,他的身體原來很棒,個子不算高,胸部很厚,一般一沾手,老師一抖摟胳膊,噌,人就出去,絕對挨摔。

老師去外地教拳就告訴我,讓我把這場子給看著,兒童醫院後邊那個,還有東便門那個都是我幫著照看,後來東便門那個我有時候就不去了,我在西城住,離得遠,我當時也上班,照顧不了太多,北京學生練拳情緒一直都很高,老師回來以後場子都在,當時學拳的人也很多,外地的學生也來,如內蒙的妥木斯,文革受到衝擊,在北京好像呆了一年多,以後有時從內蒙過來又住些日子,還有馬虹,也到北京來過幾次。老師教拳的進度基本是按照67年最初給北京學生講拳的進度,從小成,中成到大成一路講過來,就是去外地教,基本也是這個進度,就像上學一樣,已經講過的東西,老師就不再往回返了,不補課。74年開始講的就是高中課程了,也就是在北京學生中成基礎上的課程,所以外地很多學生沒有從頭開始學,好多基礎的東西沒有練到,我們那會兒練的積極,不敢落課,盡量早去

老師去外地教拳,也是從北京這裡的基礎上往下發展的。低盤架子老師是在中盤架子講完以後講的,算是中學課程,所以初學拳時不應從低架子入手,否則腰腿走的路線就生硬,是直趟,腰也不會轉,太極拳的內功就出不來,外面老有人強調所謂丹田內轉,其實,丹田轉的關鍵全在腰轉上,不明白腰轉,單純講丹田內轉是沒有用的。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關節走不圓,低架要么就做不到位,要么就會傷關節,嚴重的還會截氣,截氣是內臟氣路不通造成的。最常見的就是截在胸口,也就是膻中。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從基礎上下功夫。

老師把這趟拳拿出來教,他的很多師兄弟說:“照奎把拳給改了!”老師說:“我沒改,這趟拳原來你們誰也沒見過。我小時候6,7歲時,父親(陳發科)早上練完拳回來以後,把門關上,才走這趟架子,走低盤,貼著地皮走,身上的氣和勁兒,肌肉看著'嗒、嗒'的哆嗦,連頭髮都顫”。老師特別聰明,他父親做的動作,拳勢子也好,單式也好,推手動作也好,他一點沒忘,全給記下來了。

另外,這趟拳還有一些輔助功法:十八羅漢樁,金剛八式等,老師教我十八羅漢樁是在龍潭湖,我記得說了大概不到一個月,龍潭湖那時沒人管理,護城河那邊原來有個畫報廊,老師練完拳,上午九點以後,那時候練拳人大部分都散了,老師就在那兒講解並做示範,我用心記。那時候很多師兄弟想著磕頭拜師,老師沒讓,老師說現在破四舊,立四新,街道上如果知道這些事,肯定不行,就沒讓大夥磕頭。

陳老師教我18羅漢樁的時候說:“楊子,你還不明白這點事?”當時我沒明白什麼意思,過兩天我明白了,老師再教時,我就給老師磕了頭。老師笑著受了。他說:“我要大擺酒席收徒弟,街道不干,完了非得挨鬥不行。”老師不是不想收徒弟,而是那時的環境不允許。接著老師又給我說了陳鑫太極拳圖說裡面的九宮。完了又大概說了陳氏太極的八段錦、外壯八法、內壯八法,我都給記了下來,後來老師給我留了一本這些內容的手稿。除了這些,還有掌太極,老師也跟我講了練法,掌太極十二勢,一般人都不知道的。

到了81年3月,陳老師身體開始不好了,那天去糧店買糧食,拎著20斤糧食,走到門口就癱在地上了,血壓上來,動不了了,買糧食的街坊看到後,趕快給送回家去了。我知道以後就領著老師去金老(金亞賢)那裡看病,金老擅長中醫,當時還是圍棋隊的教練,在張自忠路那兒住,圍棋隊的吳樹森介紹老師去金老那裡看病,以後我一直領老師去,每次抓三付藥,大概九付藥以後,陳老師身體見好,就跟我說要去鄭州,我說:“您身體還沒好利索,去鄭州幹嘛去啊?”當時就沒去。過了幾天老師說:“楊子,我病已經好了,沒事了,還得去趟鄭州。”我說:“您一個人去行嗎?”他說:“沒事了!”非要去,還拿了我幾本書,說:“現在我手頭沒錢,你先借我點。”我就給老師拿了四十塊錢問他夠不夠,他說夠了,來回都夠了,就這樣老師就走了,後來去沒去鄭州我不太清楚,過了幾天,捎信來說老師逝世了。當時我不相信,心說不可能啊,病都好了啊。後來說確實逝世了,在焦作。而且據說老師去世幾天都沒人知道,沒人去處理。師姑跟我說的這個消息,當時我都傻了,下意識的說:那我得去吧?師姑說你別去了,在那裡都火化了。我心裡這難受啊,前後也就幾天時間,怎麼就去世了呢?

以上就是我跟陳老師學拳的大致經歷。2009年元月
來源: https://www.sohu.com/a/192936902_715297

一個家族和一門絕藝:陳氏太極拳400年的傳承與斷裂 戴志勇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一個家族和一門絕藝:陳氏太極拳400年的傳承與斷裂

轉載自《南方周末》 作者:戴志勇

2013年9月6日,《南方周末》用3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一篇題為《一個家族和一門絕藝》的文章,講述了太極故里陳家溝陳氏家族400年來艱苦傳承家學絕藝陳氏太極拳的故事。

[導讀]從那時起,陳照丕把太極拳編成了語錄拳,一邊練一邊唱。崔春冬記載了這段故事:「紅軍不怕遠征難」,太極拳起勢;「萬水千山只等閒」,「嗵」,一個金剛搗碓。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易學忽雷初階班招生(台北市石牌站)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易學忽雷

趙堡太極拳忽雷架初階班招生(台北市石牌站)

更新時間:2024/01/30


📯趙堡太極拳忽雷架在台北傳授!開課中!


☆☆☆課程資訊

課程內容:趙堡太極拳忽雷架 76 式(王公晉讓原傳)
●拳架教授:郭冬寶老師
團教練、助教:謝宗學(版主)
●招生情形:已成班開課中
●授課時間:隔週上課,週六、日上午 8:30 - 11:30
完整授課期程:九個月(三個月一期)
費用:
每人 3,500 元/月,報名費為繳交前三個月學費共 10,500 元
團練:每週三晚 19:00 團練自由參加。參加者每人每次 100 元,每次 1.5 小時
授課地點:淡水線石牌捷運站旁
報名方式:可來訊咨詢,並留下個人資料,待開課一個月前通知繳交報名費。
聯繫方式:謝先生 0922-834-000 、電子郵件 smallshieh@gmail.com


☆☆☆學員健康心得分享:

  • 「身心健康一招搞定,太極拳是最佳良藥!💊 #身心健康 #太極拳是良藥
👨‍🦱學員分享:太極拳不僅是運動,更是身心健康的一招搞定。忽高忽低的血壓、血糖、脂肪肝統統控制變好!太極是我最佳的良藥!💪🌿 #健康一招
  • 「從心出發,太極拳改變人生!🌟 #心靈養生 #太極拳是改變
👩學員分享:練完拳感受到心靈的寧靜,氣血循環,呼吸如悠長。全身舒暢,晚上入睡更容易。太極拳,從心出發,改變你的人生!💆‍♂️💖 #心靈寧靜
  • 「身心合一,太極拳的奇蹟!🌈 #身心平衡 #太極拳之美
👩學員分享:身體協調性、平衡感變好,腿力更強,筋骨開胯。太極拳的奇蹟在於身心合一,讓你找到全新的平衡感!💃🤸‍♂️ #奇蹟之美
  • 「夢中輕飄,體態維持完美!✨ #輕盈身姿 #太極拳是生活
👩學員分享:練太極拳減重有成,體態得以完美維持。夢中輕飄,感受太極拳的神奇魔力!🌙💪 #減重魔法
  • 「專注力提升,多年痛症告別!🚀 #專注力提升 #太極拳是奇蹟
👩‍🦳學員分享:太極拳提升專注力,告別偏頭痛、腰背頸痠痛、手肩痛。感受奇蹟,從容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奇蹟心靈


☆☆☆ 忽雷架於「大陸尋奇」的介紹:

「這種拳法在發勁階段,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剛,像是閃電,像是迅雷,‧‧所以人們就形象的稱之為 "忽雷架" 或 "忽靈架"」、學完招式後,「變曲加圈,由大圈到小圈,再到無形的意念圈,一圈統百招。陰陽翻轉,層層變化,逐漸提高,如此由淺入深,層次分明,練習方法 十分科學的。」
https://youtu.be/0A0BcSsmo14

☆☆☆ 上課內容部份影片:



☆☆☆教師簡介: 郭冬寶老師

師承:台灣趙堡太極拳王公晉讓嫡傳弟子
現任:台灣中華趙堡太極拳研究協會會長
著有:「學習趙堡太極拳的基本認識」、「什麼是趙堡太極拳」、「趙堡太極拳忽雷架套路的練習方法等專文。


郭冬寶先生演示忽雷架基本拳架(不含內勁)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EK1qCXql1M



郭冬寶先生演示忽雷架基本拳架(不含內勁)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khQgpewa4A


郭冬寶先生演示忽雷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g2t0glKNY
 


版主演示忽雷架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趙堡太極拳的背絲扣與七層功夫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趙堡太極拳的背絲扣與七層功夫

作者:張修睦 趙超 趙增福

趙堡太極拳源於道家,由一雲遊道人傳予王宗岳,王宗岳傳蔣發(1574-1655),蔣發傳至趙堡鎮,從而經王宗岳這一支,將太極拳傳入民間。蔣發受師命「不得其人不傳」,因此,趙堡太極拳的傳授主要是秘傳,是師付選徒弟,其秘傳部分主要是道家修鍊之秘,即「苟非其人,道不虛傳」 。縱觀趙堡太極拳歷代宗師,無不是道家。有文字記載的,如《太極秘術》中各文作者蔣發、邢喜懷、張楚臣、王柏青,及《太極拳正宗》作者杜元化,其師任長春等。所以,許多趙堡太極大師,也都是髙道之人。不理解趙堡太極拳的道家淵源,就很難理解背絲扣和七層功夫。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對《宋書銘傳拳譜解謎》的看法與商榷 武當雜誌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對《宋書銘傳拳譜解謎》的看法與商榷

《武當》雜誌 2020年第01期
李師融



《武當》雜誌2019年第4期發表了龍勿用先生的長篇源流論文《宋書銘傳拳譜解謎》(簡稱「龍文」)。「龍文」所指的「宋書銘傳拳譜」是什麼意思?據太極拳界的源流資料,宋書銘在民國初期傳下的源流史料,具有參考價值並已公開的有二:1、明代正德年間宋遠橋撰寫的《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本文簡稱「源流支派論」,但「龍文」則簡稱為「太極功」);這兩種「簡稱」的不同,就是「概念」的差異,也可因此造成「源流觀念」的分歧。我為什麼要改變這個「簡稱」?因為「源流支派論」代表一篇「源流紀實文」,「太極功」則代表一種拳法或功法,「源流紀實文」不等於一個功法。「龍文」在多處往往把這篇「源流支派論」視作一篇拳譜,稱之為「宋氏家傳太極功拳譜」,使人莫名其妙。2、有關歌訣十首(如《八字歌》、《功用歌》《心會歌》、《四性歸元歌》、《週身大用論》、《四性歸元歌》等);這些歌訣來自各方,有的是來自「三十七」的拳訣,也有的是武當山玉虛子授予的《功用歌》。這些史料真實地反映了宋遠橋的「太極功」,自從在武當山向玉虛子學了「十三勢」後,拳理拳法有了飛躍,雖然,拳名仍是「三十七」,但實質上已升級為「十三勢」了。與許宣平的「三十七」有質的區別。稱之為「宋氏太極功」更好。所以,「宋氏太極功」也是「太極拳」的一個支派。「源流支派論」肯定了太極拳的明代歷史及源流,對批判唐豪的「陳王廷創太極拳說」有好處,大方向是對的。筆者對此予以肯定,但具體問題仍存在不同看法,特提出如下商榷。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學習趙堡太極拳的基本認識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學習趙堡太極拳的基本認識

 作者: 中華趙堡太極拳研究協會 郭冬寶

       太極拳是我民族祖先在早期兵器不發達的年代由長期生活中創造堆心並經過反覆實踐,累積經驗不斷改進和逐漸發展,而得以流傳至今的優異拳種,在二十世紀以前武術是國家軍事強弱的重要指標,亦為個人進入宦途或謀生技能之一,祕而不傳及門戶之見很深 ; 二十世紀以後科學昌明,武器發展一日千里,武術在軍隊中急速式微,即或個人謀生也變得窮途沒路,其式微是可以想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