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論勁(二) 陳炎林:沾黏勁 聽勁 懂勁 化勁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論勁(二)

《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陳炎林


  • 沾黏勁
  • 聽勁
  • 懂勁
  • 化勁

沾黏勁

即不丟之勁,主前進為太極拳中最需要之基本內勁,由推手而來。初練時,兩手不知所覺,猶如木棍,漸復由手而臂,而胸而背,以至周身皮膚逐漸生有感覺。有感覺始可沾黏,有沾黏始可將敵吸住為我所制。此種沾黏須由高明教師引領之,宛如蓄電池之過電。教師為一有電之發電機,學者為一無電之蓄電池,引領猶如過電。功成,則如發電機已將電過入於蓄電池中,嗣後蓄電池亦能單獨發電,俗稱餵勁。以其如慈母餵食于小孩,日久以後,小孩亦知自食方法。故練習此勁至相當程度後,皮膚上有似雲似霧之氣,如漆似膠,一遇敵手即不丟不離,非但兩手如此,周身皆然。其藝愈高者,氣愈厚而面積愈大,但此氣不能目睹,僅能自覺或使具有同樣功夫者互相感覺耳。故藝高之人于推手時,一搭手即知對方程度,其理即在彼此沾黏圓圈面積之大小也。此勁為練習太極拳推手中最重要者,初步必須練習,否則不能研究其他諸勁,此為初學者不可不注意也。

 

聽勁

此聽乃周身皮膚感覺之聽,非通常用耳之聽也。故在未練聽勁之前,必須先練沾黏勁。若不明沾黏,則不能聽。或以推手之綱領全在懂勁,而未知不聽即不能懂(懂其動作變化)。猶如言語,若不用耳靜聽即不能會解人意,故欲懂非聽不可。太極拳之聽勁亦然,先將己身呆力俗氣拋棄,放鬆腰腿,靜心思索而聚氣凝神以聽之不可。夫不懂如何能走,不走如何能化,不化如何能發。由此可知,太極拳中之聽勁甚為重要,希學者深注意焉。

 

懂勁

能聽然後能懂,此固為一定之理。然聽或不準確,則不能全懂,故懂勁一門亦甚困難,非由名師口授與自己切實研究不可。經相當時期後方能全明其理。在太極拳推手中,未懂勁之先固易犯頂偏丟抗等病,然已懂勁後往往易犯斷結俯仰各病。此乃後者在似懂非懂之間,斷結無一定之標準,皆因視聽不能準確,落空毫不得力。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是也。然初學者非遇大勁不走是尚有抵抗之意,而非懂勁後之真走也。走勁之樞紐全在腰腿,腰腿無功亦屬徒然。學者對於此節亦不可不知焉。尚未能達於真正懂勁之境。倘能閃、還、撩、了、轉、換、進、退,行動自然,隨心所欲,如是方可謂真正懂勁也。真正懂勁之後,即能得屈伸、動靜之妙,開合、升降之效。見入則開,遇出則合;看來則讓,就去則升。果能到此地步,即入神明之域。太極拳論中所云「懂勁後愈練愈精」,此之謂也。在未懂勁前,若先求尺寸分毫,斯為小功,不過末技而已。所謂能尺於人者,實非先懂勁也。必須懂勁後,神而明之,自能量尺、量寸、量毫。後能節拿抓閉,到此境界,又分自己懂勁與於人懂勁二種。自己懂勁,接及神明,能反探戰己身中之陰,時時皆然,俗謂陽得其陰,水火既濟,乾坤交汞(媾),性命葆真矣。此乃修道中要訣。若於人懂勁,視聽之際,隨遇變化,不着思慮形相,而無往不宜,自得太極之妙,此即技擊中之要綱。上述兩種,乃為太極拳之大成。故習太極拳者,非懂勁不可。如莫明此道,則難與言太極拳者矣。

 

化勁

化勁由黏勁與走勁而成,不丟不頂,隨感隨化,前進後退,左顧右盼,相濟不離。化之要點全在我順人背,若能達此境界,則彼雖有千斤之力亦無所用。故化勁在太極拳中洵為重要,而化勁中須略含掤勁,無掤則又不能化。化勁要非以手或肩化之,全用腰腿。若用手或肩,是謂硬撥,非真太極拳之化勁也。倘能順人之勢,或高或低,或橫或直,快慢相合(化之太快不能引其入笋(榫),過慢仍未化去),沾而化之,至於直來曲化,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使彼勁路變更方向,在乎隨機應用耳。但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使人不知己之勁路,直至對方勢背為止,是謂真化也。化後乃可拿可發,要亦不可化盡。化盡,則己之沾黏勁易斷,而去勢隨之遠矣。又不能化之過後,過後,則勢背不能前進。至於化敵之發勁,須俟敵勁將出而未全出,將至而未全至之頃,隨勢而化,勿太早或過遲。太早未到,無有所化;過遲已著,化之無益。至於化圈之大小,藝愈高者圈愈小,反之則愈大。或以太極拳全尚軟化者,非也!該拳實乃有化有發,化之得勢,則發亦自可矣。化不得勢,何能言發?全由學者領悟運用耳。藝高者化即前進,其上身似往後化退,但下步同時已前進矣,此為以退作進之法,誠奧妙無窮焉。反之,初學者泰半以退步為後化,實不知此乃逃避而非真化也。上乘者,外操柔軟,內含堅剛,此堅剛非有意之堅剛,實乃練功日久自然增長之內勁也。所難者,內含堅剛而不施於外,即迎敵化人時亦以柔軟應付,堅剛使人堅剛盡化無存。然此步功夫何等深玄,要非沾黏連隨已由懂勁而達神明之域者,不能輕靈玄妙,收四兩撥千金之效也。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