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趙堡太極拳內勁練習心得 (一)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趙堡太極拳內勁練習心得 (一)
中華趙堡太極拳研究協會郭冬寶
太極拳學習容易,學精難;招式的鍛鍊只有七十六式,最多半年就可以熟練,接下來就是姿勢的校正,這個階段相當重要,因為姿勢的正確與否關係到爾後的習慣,與達到全身整勁有絕對關係;一般而言,每日練習十五至二十遍,約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就可達到純熟程度和全身整勁的密度,拳經所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就是整勁的要求。

太極拳最難的階段就是內勁的了解和練習而達到內勁上身的體認,其實在拳經、拳論、十三勢行功心解、十六關要論等太極拳論述文章中都有相當的說明和形容,如果沒有老師的正確指導和說明,學生是很難自我去理解,其中所謂忽靈(領)勁、折疊勁、轉關勁都是內勁走小圈的重要關鍵的表現,拳式中除起式外,每一勢中都有三個圈以上,每一個圈都有摺疊勁,每一勢都有忽靈(領)勁,式與式的變換都有所謂轉關勁,這些勁的練習才是拳的重點,因為:
(一)這些勁是走小圈的勁,是由來變去、由高變低、由左變右、被動變主動之間的關鍵,在走圈之中轉換,因為小所以快。
(二)在走圈的過程中全身走立體斜圈,也就是纏絲勁在熟練後必須<收斂入骨>,由大圈變成小圈,由小圈變成極小圈。
(三)這一階段除式子外重要的是關節的鬆活,所謂節節鬆開,節節又要貫串,尤其是手腳末梢關節的活絡,達到<根節要鬆、中節要轉、稍節要活>內勁隨活圈而運轉的要求。
(四)由於有這些勁的運轉,在全身鬆活狀況下,配合呼吸鼓盪內勁而達到全身,行功心解說<氣宜鼓盪,神宜內歛,勿使有凹凸處,勿使有缺陷處>指的就是在全身走圓的基本過程裡加上上述的內容。
練習太極拳除了老師的指導明瞭拳經內容以外必須熟記十三勢行功心解,當自己在練習時知道自己在戀的過程裡注意什麼,練的如何,全身是什麼感覺,有沒有練到拳經、拳論、十三勢行功心解所講的內容,細心去揣摩體認,日久自然功到身上。
拳架到了純熟階段而又不能逐步加入上述內容,只能算是一套空架;再者,如果走架的圈都走不圓,又加入內勁,會變成扭腰抖跨,凹凹凸凸,內勁不會鼓蕩到全身,如養成習慣就很難更正。
其實內勁是在鬆柔圓整的走架原則下,藉由全身的纏絲,從走圈的過程裡將上下、前後、左右壓縮成彈簧狀,稱之為蓄;俟走到成勢時,全身順勢鬆開,稱之為發;所謂<蓄勁似張弓,發勁似放箭><腹內鬆盡氣騰然><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總需完整一氣>,始終不能脫離這些原理原則,不然,永遠難窺太極拳堂奧或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