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微專注」讓人立即加快思考速度?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微專注」讓人立即加快思考速度?


一般認為,人兒年紀慢慢變老,老到一個程度後,頭腦肯定不如少年人清楚。你和一個老人說話,他的反應肯定會比年輕人慢一點點,表達方面可能也比年輕人還要鈍一些些,你看到的是一部老馬達,緩緩的轉、轉、轉、轉,有時不小心還聽到鏽掉的吱吱磨擦聲!

不過,顯然我們錯了。

這周在《科學美國人》看到一則來自UCSF的有趣研究原始論文大要在此),先講結論好了,他們說,人老,原來頭腦並沒有「變慢」,那部老馬達其實還是轉得很快,快得完全沒有丁點鏽味。

老人看起來思考遲緩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他們腦子不行,而是,他們愈來愈無法「專心」。「老腦」其實依然可以計算得很快,只是算到一半,容易「神遊」到其他地方,聽到太多雜音,最後算不出來。

不專心有這麼嚴重喔?不專心難道不能改善?

科學家找來兩組人作實驗,一組是「青青壯壯組」,年齡都在19 ~ 33歲左右,共二十二位,另一組是「耆英老年組」,年齡在60 ~ 72歲左右,共十七位。科學家給兩組人一連串經過巧妙設計的「圖像考試」(如上圖),給他們看兩組照片,一組是人臉,一組是風景,將這兩組照片作不同程度的混合,再問問他們照片是哪一張?其實若花點時間仔細慢慢看,仍可以從大致的狀況,看出到底原本是哪一張人臉,和哪一張風景照片,問題是科學家只給一點點時間作答,實驗者只有不到十秒鐘就得說出答案,一比下來,年輕人和老人勝負立見:

年輕人很快就能辨識出人臉和風景。

老人卻慢吞吞的,錯誤百出。

科學家同步用腦部掃描技術,觀察受實驗者的腦部運作,結果發現老人的頭腦和年輕人的頭腦,所受刺激的時間竟然分毫未差,也就是說老腦並不會跑得比新腦慢!然而,老腦為何答得慢,原來完全是敗在一接到題目剎那之間的200毫秒,也就是五分之一秒的極短時間。

在那一開始的五分之一秒,老人的大腦,竟然整個呈現非常混亂的狀況,科學家解釋,這是因為老腦接收到「外部刺激」(stimuli)完全將它們無法被擋在外面,以致它們全部一起入侵,你說,才五分之一秒,有差嗎?有!這五分之一秒雖然非常短暫,但已經足夠讓老人原本應該準備好的答案,瞬間凌亂掉,也打亂所有原本用「instinct」就可以判斷的事情,以致於就算大腦很快就恢復正常,但原本應該是很快答出的答案,就變得不容易答出了。

老人拿著這個剛剛發生過「風暴」的混亂大腦來作運算,算起來,自然就不如青青壯壯組還要正確了!

雖然科學家發現並不是每個老人都如此,如果將老人的成績分兩組,只有在成績比較差的那組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這實驗已經讓我們想起小學老師常常說的一句話,而且還得到更深一層的體悟──

老師總是說,課業不好的學生,都是因為容易分心、坐不住。

這個觀察,和老人的問題,有一點點相映成趣──

你以為你沒比人家聰明?

或許,只是你沒辦法完全專心而已

這實驗甚至還告訴我們,這些「分心」都是瞬間發生的,五分之一秒,根本來不及「專心」,它就已經發生了。就算後來你是多麼的專心,它已經在腦內製造太多的其他資訊,這些資訊全都「開花」,我們整個腦突然無法從這迷宮般的叢林整理出一個有效的答案,於是就亂猜、亂來,造成更多的混合雜亂資訊。

一個人在叢林之間砍荊殺棘的走路,當然比草原上奔跑還辛苦,於是他們抬頭看太陽,那是放在腦中最古老也最大的記憶──

「喂!沒人說『砍荊殺棘』的好嗎!」

腦內的風暴,到了外面。社會也出現很多頭腦不清楚的人,為著小事情,用奇怪古老邏輯去應對,也不去想想是否這樣是有道理,最後就說,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不,最後,其實只是每個人處理雜訊的能力不同而已。

以往,我們對這種「專注力」的問題,都是看比較長的長度,譬如,我們原本正在製作一樣東西,製作得好好的,然後想稍微小事休息一下,就打開了MSN,嘩!瞬間湧進5個「hihi」、「哈囉」、「yo!」,你想,沒關係,先聊一下!結果過了15分鐘你真的都聊完了,回到工作,卻發現整個腦袋像剛剛放過爆竹一樣,全部都是灰煙瘴氣,做起來緩慢下來。這篇報導算是證實一件事:外部的干擾,是會嚴重減慢速度的。從200毫秒到2個小時,都有可能。

但這份研究同時也告訴我們,個人想要再更成長,有一條捷徑!

那就是:拚「微專注」

什麼叫「微專注」?就是瞬間的專注力。

其實根本沒有人可以連續一小時,每一秒都全神貫注的。很會讀書的人,其實只是好多好多個「微專注」加起來的成果

專注不必太久,只要專心一下下,就可以得到後面的清靜,所有都出來了。

科學家說,200毫秒的專注,需要年齡夠年輕,所以我們可不必拚200毫秒,我們拚「2秒」即可。我們可以投注心力在培養「2秒鐘」長度的「微專注力」。

自認是個相當「多工運算」的人,自己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們可以很不專心,但會一直奮力的想辦法好好的「想清楚」、「想清楚」、「想清楚」,如果是圖像來看,我們好像是在一個水洞裡潛水,動作有點緩慢,但,只要抓到這麼一個小點,就突然整個人像是飛到空中,做什麼都很順,只是一種覺悟,一種領覺,只要讓我們「專心」到2秒鐘,其實就上軌道了,也有機會吃到「無敵星星」了

所謂專注力,就是停止對讓你不專注的事物窮打直追,這樣想起來,我發現的確如此,當我們喝了咖啡後,神智清楚,會發現許多事情都可以決定在瞬間,有一個隱型的小小拉環,我們找到了,瞬間一抓住它,輕輕一拉就整個漂亮的拆解掉,之前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來的問題一瞬間就解開了。這個小拉環只是某種2秒鐘的微型專注力。有的時候,想一件事情想不出解,抓頭髮,想不出來,其實,每抓一次頭髮、拍一次桌子、還是站起來抽一根煙,都是幫我們重新來過,回來又來一次「2秒鐘的機會」,我們是在等待那2秒鐘的降臨,哪一次出現一個完全無雜質的2秒鐘,降臨一次,所有事情都解了。

偉大的思考作品只需要一瞬間的努力,花個2秒鐘抓住「某物」,後面就會像溜滑梯。

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軟體報馬仔: Magic Process Ver. 1.0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好用的免費綠色軟體,終於出了正式版 1.0 ,可以用來取代 Windows 的工作管理員。對於一些在工作管理員中看不到的惡意程序,可以透過這個軟體把它揪出來,並直接點選 "刪除程序"。請看以下的介紹:


  MagicProcess 是一套功能還算不錯的應用程式管理工具,它可以提供詳細的應用程式清單、監控程式的運作,藉此可用來判斷病毒或者後門程式,與 Windows 的工作管理員大致上是差不多的軟體管理工具。

主要的功能有:
1.可以列出所有應用程序以及程序中所使用的相關模組,用滑鼠雙擊該程式就可以觀看。
2.可以結束所有應用程式、包含作業系統所載入的核心程式。
3.可以修改所有應用程式的優先順序。
4.可以結束應用程序並且刪除您所終止的應用程式檔案。
5.可以監控應用程式的所有一切動作,有助於您的分析與判斷是否為病毒或後門程式。
6.可以利用滑鼠右鍵來選擇已經存在的應用程式、模組的相關資訊,以及資料夾的所在地。
7.可以排除使用者所指定的應用程式,可避免病毒作怪。
8.可以觀看應用程式所使用的網路連線,有助於您的分析與判斷是否為病毒或後門程式。
9.可以中斷指定應用程式的網路連線。
10.可以觀看已經開啟的任何視窗,與 Windows 大致上是一樣的功能。
11.可以觀看 CPU 的使用率(支援雙核心),與 Windows 工作管理員常駐列是完全相同的。
12.程式相關屬性都可以利用 Google、Yahoo、Msn 搜尋相關的資訊。
13.可以釋放應用程式的記憶體。
14.內建數十個 Windows 系統內建的系統工具程式。
15.無須 OCX 等擾人的控制元件,程式不到 150 KB。
16.支援 Unicode。
17.支援 Windows 2000/XP/2003/Vista。

Magic Process 的系統需求:
作業系統 :Windows 2000/XP/2003/Vista
中央處理器:Intel Pentium III 500 MHz 以上處理器。
記憶體  :64 MB 以上,建議使用 256 MB 或更高。
硬碟   :1 MB 之安裝空間。
螢幕解析度:800*600、1024*768(建議)
--
我的網誌: http://smallshieh.blogspot.com/
我的新聞放送站: http://www.google.com/reader/shared/user/08388800314726888764/state/com.google/broadcast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蘋果要削皮嗎?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懂化學,保平安

蘇瓦茲

 顯然白雪公主的狠心壞皇后後母是懂得化學和毒物學的。她調製出高明的毒藥,能讓這個貧血的可愛小姑娘,不省人事但又不會死掉。但怎麼把毒藥送到她的嘴裡呢?壞皇后心想,沒人能抗拒得了鮮豔欲滴的蘋果,白雪公主當然也抗拒不了。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了。

  不過最近大家擔心的,倒不是壞皇后塗在蘋果上的毒藥,而是蘋果商人塗在蘋果上的果蠟。果蠟裡面含有一種叫做1,4-氧氮陸圜(C4H9NO)的化合物,有人相信它會危害人類健康。為什麼?因為在某些情況下,1,4-氧氮陸圜會轉化成為N-亞硝酸-1,4-氧氮陸圜(C4H8N2O2),使齧齒類動物產生癌病。也許我們可以仔細檢查一下這件事。

  絕大部分的水果和蔬菜,表面上都有一層薄薄的天然蠟質。這層蠟防止水果或蔬菜的水分蒸發,也使菌類很難在表面找到立足點。從樹上直接摘水果下來,可以清楚看到水果表面的果蠟,這可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工人清洗水果,除去表面的灰塵、微生物和農藥殘留時,也把絕大部分的蠟洗掉了。因此,水果會更快速流失水分,也更容易受菌類侵襲,看起來也沒那麼光鮮亮麗。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才發展出很多種不同的果蠟,替代天然的蠟質。

  水果蠟不外乎是蜂蠟、棕櫚蠟、植樹蠟、蟲蠟或氧化的聚乙烯(H(CH2CH2)nH)。蜂蠟的來源當然是蜂巢,棕櫚蠟和植物蠟來自樹葉,蟲膠是印地安「膠蟲」分泌來保護卵的樹脂,聚乙烯是人工合成的塑膠材料,聚乙烯和高錳酸鉀(KMnO4)之類的化學物質作用後,會轉化成蠟質,附著在水果表面。 

 在高濕度的情況下,有時候蠟層會破裂,使水果表面有白白的痕跡。這種外觀雖然討厭,但吃起來並不會產生風險。你們可能會注意到,水果外層的蠟幾乎不可能洗掉,這是因為蠟並不溶於水。如果你有恐蠟症,且深深為此苦惱,除了削皮外沒有別的辦法。有人吃水果一定要削皮,因為他們害怕蠟裡面有殘留的殺蟲劑和殺菌劑。也有人反對削皮,因為他們認為果皮裡有很多營養素,削了皮就喪失了這些營養。事實上,削皮的重點在除去果皮上的微生物,而非殘留的農藥。不必擔心削皮後損失的營養素,如果你依照營養專家的建議,每天吃五到十份的水果,削皮後損失的營養是微不足道的。 

 每一個水果上面塗的蠟量都非常少,大概只有水果重量的千分之一。為了讓塗上去的蠟很薄,通常果蠟是調在一種由酒精和水混合的溶劑裡,再噴灑在水果上。溶劑蒸發後,水果表面就留下薄薄的一層蠟。為了保證蠟能均勻混合在溶劑裡,還用了很多化學物質,其中一種就是受媒體攻擊有致癌風險的 1,4-氧氮陸圜,它是一種乳化劑,讓蠟可以均勻分布。 

 究竟果蠟裡有多少 1,4-氧氮陸圜呢?一般是蠟溶液重量的 3% 到 4%。1,4-氧氮陸圜是揮發性物質,也就是說在噴蠟的過程裡,有些就揮發掉了。因此,殘留在水果表面的份量,大概是百萬分之一克(微克)左右。那麼身體吸收多少 1,4-氧氮陸圜呢?數量少到幾乎不可能度量出來。因為身體並不會消化吸收水果蠟(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會原封不動的排出來),而 1,4-氧氮陸圜因為包在水果蠟裡,也會跟著排出。不僅如此,1,4-氧氮陸圜(它是一種胺類,是由氨衍生而來的有機化合物)本身也不是問題。它必須經過「亞硝化」的過程,變成 N-亞硝酸-1,4-氧氮陸圜才會產生問題。N-亞硝酸-1,4-氧氮陸圜才真的是致癌物。理論上,亞硝化過程可能在體內發生,但形成的 N-亞硝酸-1,4-氧氮陸圜,數量微乎其微。 

 而且我們也沒有必要特別注意亞硝化的 1,4-氧氮陸圜。我們日常食物裡的很多胺類都有機會亞硝化,比方說肉類中常見的脯胺酸(C5H9NO2)也會亞硝化。魚肉也含有很多種胺類,而蔬菜含有許多硝酸鹽,硝酸鹽會受身體轉化成亞硝酸,再與胺類作用形成亞硝胺。基本上,致癌物質可說到處都有,根本避不開! 

 就舉咖啡為例好了,它含有數百種化合物,其中有 26 種對齧齒類動物而言是致癌物,其中有 19 種化合物,至少在某一種癌病測試上屬於陽性反應。一杯咖啡裡,包含了大約 10 毫克的已知致癌物,如:咖啡酸(C9H8O4)、苯(C6H6)、苯乙烯(C8H8)、甲醛(HCHO)和糠醛(C5H4O2)。但是沒有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說,咖啡會使人類的癌病發生率增加。因為在很短的時間內,餵老鼠吃大量的化學物得到的結果,並無法預測人類從各種不同的食物裡,吃到少量化學物質會有什麼風險。

  為了評估人類的風險,我們不但要知道什麼化學物質有潛在的致癌機會,還要知道危險曝露劑量為何。我們會擔心高溫食物裡的多環芳香化合物,是因為我們一生碰到這種東西的數量還挺多的,柴油引擎排出的廢氣裡,也有這種東西。但我們不必擔心黑胡椒裡所含的胡椒鹼(C17H19NO),雖然它和 1,4-氧氮陸圜一樣,在身體內也會轉換成某種致癌物,但黑胡椒在我們飲食中所占比例甚小。 

 蘋果本身也含有糠醛和甲醛,這都是已知的致癌物。但從來沒有人會認為吃蘋果會產生癌病,主要是因為這些東西在蘋果裡的量微乎其微,早就讓蘋果的類黃酮、維他命和纖維素推到一旁了,後面這些東西都對我們的健康有益。 

 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早就證明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相關報告大概每星期就有一份。任何人若因為害怕吃到微量的 1,4-氧氮陸圜而不肯吃水果,就是非理性的行為,反而會有損健康。至於我個人,每天都吃一顆蘋果,且對上面的果蠟並不介意,因為我很清楚科學上所謂的毒性與童話故事裡的是不一樣的。

{本文摘自《蘇老師化學聊是非》


--
我的網誌: http://smallshieh.blogspot.com/
我的新聞放送站: http://www.google.com/reader/shared/user/08388800314726888764/state/com.google/broadcast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精彩的肩上芭蕾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我新的 blog 誔生了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想了很久,想要寫一系列的文章來介紹 Google 下的幾個好用的網路應用程式。我每天都要上 Gmail 收收郵件,沒新郵件也要用 reader 看一下新聞及部落客的新文章;看到有用的資訊趕快用 Google 筆記本記下,看不懂的就 google一下(在國外,google 已經成了一個動詞,意指用 Google 搜尋資訊)。我是不是中了一個叫 Google 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