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核心修煉:太極拳只有鬆柔嗎?重拾太極拳的技擊本質!
作者:郭冬寶(前中華趙堡太極拳研究協會理事長) 2024/9/20
看到網站上各式各樣的太極拳,大多以鬆柔為主,強調養生的太極操,讓一般人誤認為這樣可以養生。所謂養生,簡單來說就是強身健體。養生說穿了,就是每天要活動。俗話說得好:“要活就要動。”無論是任何拳術(如少林、形意、八卦、通背、洪拳、長拳等等),還是任何活動(如外丹功、元極舞、五禽戲、八段錦等等),或者是練習刀、槍、棍、棒、鞭等兵器,只要方法得宜,每日不斷活動,都能達到健身強身的養生效果,而不僅僅是太極拳才有這樣的效果。
太極拳之所以稱為“拳”,是因為它有獨特的鍛煉方法和技擊技巧。古代先輩研發並記錄下來的太極拳譜,都是經過實證和檢驗的,否則不會留傳數百年並越發興盛,且代代得道者相傳而無誤,拳譜因此成了太極武術的“聖經”。
在王柏青所遺留的《太極秘術》裏,提到王宗岳的學生蔣發說:“太極拳的不二法門‘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虛實分明,用意不用力",這十七個字已道盡了密訣。現代太極拳的習練者只知以慢制快,完全誤解了拳譜,致使誤入歧途而不自知,並造成千萬大眾誤以為太極拳只能養生,不能技擊的錯誤認知。
任何武術都是為實戰而訓的,太極拳也不例外。在攻防中,將有效的制敵方法整理成一個或多個套路,供學習者不斷練習,達到精熟並能變化運用,最終實現百戰不殆的效果。
任何拳法都追求快、狠、穩、準,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太極拳也是一樣,只是方法更為精巧。太極拳譜裏說:“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不快又怎能超越對方的先動?這絕不是所謂的“以慢制快”。
太極拳之所以以太極圖的圈為圖騰,正是因為太極陰陽相互繞圈、互換力點。因此,在杜元化的《太極正宗》裏,第一步便是練習繞圈(一圈、二圓)。
太極拳講究的是“鬆、柔、圓、整、中正”,並非只講鬆柔而已。鬆柔是為了旋轉手腳身腰的關節,所謂“鬆筋活骨”。再加上圓、整、中正這五項,缺一不可。圓和中正較易理解,而“整”指的是手、腳、身為一體,手如何動,身腳也如何動,全身(手腳身協調成一個)才謂之“整”。這也是拳譜所說的“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要求。也就是說,公轉與自轉都能同時動與靜。而轉圈的目的是改變對方的力點,也是蓄發的獨特技巧,所謂“勁以曲蓄而有餘,發勁需循方直達”。
如果練習的動作無法達到拳譜的要求,即使練習太極拳多年,也難以窺見太極拳的門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