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堡太極拳忽雷架介紹
作者:謝宗學
"忽雷架是太極拳的一個分支,流行於河南溫縣一帶,有著極為特別的技術風格。它在演練時身體猶如觸電,忽起忽落,忽柔忽剛,周身抖擻如顫抖,兩足挫碾震促有聲似雷電"
▮拳架釋名
說到講到趙堡太極拳忽雷架,問起來十個裡有九個說沒聽過。剩下聽過的人對於忽雷架也未必清楚,甚至誤解也是相當常見的。
趙堡太極拳的 "趙堡" 是地名,位於中國河南省的溫縣趙堡鎮,在古代是屬於懷慶府。溫縣被稱為太極之鄉,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也是位於溫縣,與趙堡鎮相當近。趙堡太極拳自明末開始傳播起,遵祖師訓示代代擇良材而教、廣傳,所以歷代宗師傳人姓氏不同,並不只限於宗族裡傳習。
而 "忽雷" 二字源於河南方言 "呼攏" (音譯,與國語 "糊弄",音相近但意不同),意思是 “忽然來一下”,指的是忽雷架的高手發勁的形象,速度快出乎人意料,如迅雷不及掩耳,久之人稱 "忽雷" 也就成順理成章了。
"架",說的是套路,也是指傳承。創架的宗師們在編訂動作後會加以定名,稱為某某架。趙堡太極拳底下有相當多架,目前最多人練的是代理架或稱和氏架,其他還有領落架、騰挪架...,各自別具特色,但動作大同小異,畫圈方式也相近,至於拳理及標準,如手領身、虛實分明的要求都是一樣的,明確來說,都是不離開三丰祖師和王宗岳的太極拳經論,和趙堡典籍《太極秘術》、《太極拳正宗》的內容。
▮宗師大作
忽雷架的創拳人是誰呢?李景炎(延)祖師,另名李碓。李祖師從師於趙堡七代宗師陳清平,是陳宗師七大得意弟子中,功夫最精純的一位。李祖師功成後一生走鏢,在溫縣一帶相當有名,人稱 ”鐵胳膊李碓”。他晚年退休後總結一生的心得,在師父陳清平傳授的趙堡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忽雷架。
在這個創編忽雷架上有許多傳言,我也請教家師郭冬寶先生,郭老師指出,李祖師並沒有修改陳清平所教授的動作,而是在練法上、教法上獨具心得。
一、技擊風格突出:李祖師一生走鏢,交手經驗豐富,所以在動作的練用合一上特別講究,例如:第一式金鋼搗碓的動作走內纏小圈,一動手腳就要上打咽喉下打陰。其他技擊攻防的要求還有:手不過頭、掌不遮眼、足不露脛、不丁不八等,不但對應技擊的要求,還與內勁的訓練有相應的關係。
二、上功快速:李祖師以過人的才智,免除過去武人要練石鎖、練杆等加強和促勁的額外功夫,創新了教法練法,形成了層次分明、易學易用的拳架,又能讓習練者能快速功夫上身,掌握太極拳內勁,節省了寶貴的精力和光陰歳月。
三、忽靈勁:這才是真正李祖師所傳獨門之內勁,是太極勁之最高境界,是太極拳之瑰寶。忽靈勁又稱忽領勁,一動全身關節如同串珠,一動全動,忽然靈動,出其不意,促不及防,正所謂:「不假思索,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其他拳家難以模仿,恣意躐等反而有妨太極拳術技擊及健康並重之目的。唯有真正拾級而上,用功日久得法的忽雷架傳人才能練出道地的忽靈勁,技擊健身兼具。
▮拳架形象
郭老師指出,王晉讓師爺打拳推手時,只要是親眼目睹的人無不讚嘆拜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其軟如棉,其黏如鰾;鷂子翻身其態若輪,起落之間竟不及眨眼;全身鬆彈形似布丁,手腳柔若繩鞭,有破空之聲,難以置信血肉之軀能為之;一氣鼓蕩,然勢一停猶如千軍萬馬嘎然而止」靈也,妙也!
#趙堡太極拳 #忽雷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