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轉貼]孫氏內家拳傳人張西可實戰與練功心得 (一)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孫氏內家拳傳人張西可實戰與練功心得 (一)
http://os.qzs.qq.com/ac/b.gif
 20天前,濟鋼的杜先生找到我,說是大連練通背拳的高手要來濟南與濟南業界人士交流切磋,他找了不少民間武術高手,包括濟南形意拳協會會長楊遵利先生,但大家均不願切磋,怕出安全事故。

後來找到我,我當時正指導4個學生練拳,杜說,張先生,都說你經常與人實戰,你敢不敢?我說,又何不敢?約好的是大連那邊85日來人,6號切磋。結果5號我問詢此事,杜說,因對方家中有人病了,延遲至下周來,到下個週五,仍沒來,我又問,杜告知,因梅花颱風襲擊大連,那邊的人暫時不來了。
因受拳擊、散打、泰拳影響,之前在實戰中我比較喜歡打點找漏,避實擊虛,走中打。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戰交流,我開始注重打實的手段了,以前總覺得形意的勁力和速度在實戰中頗具優勢,但打實的東西用不上。現在可以用上一些了。當然,只會打實,不會打虛顯然還不行。學武有年,經驗靠自己摸出來。

沒有辦法,實戰老師是教不了,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去體會。比如,練拳者常講:變招不如變勁。十年前我就曉得這句話,請教過多位民間高手,仍一頭霧水不得要領。在專業隊,發現那些散打王也不知此言,卻技擊水準極高。後來,豁然明白:此言只適用於一定條件下,比如接觸上了。否則無用。


真正對武術和小說創作有興趣的同道,可以加我qq:1527572300

我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的結合,多次與各類人等實戰交流,積累經驗,總結教訓,以求提高技藝。願有志于此之同道,多多交流,多多賜教。

形意拳譜言:胯催肩,肩催肘,氣力到手。此為練。稍節起,中節隨,根節追,是為用。拳擊亦如是,講身子追手,手如鐵錘,身如後牽之細線。其理一致。不明此,形意之拳不可用矣,也難用得上。

形意拳三體式、劈崩拳,練時一定要注意間架不可錯亂,頂力、支力、三角尤須保持。練時把這些東西作出來了,用時鬆開即可,任何角度、隨時隨地、前進後退皆可,與拳擊也無差別。只是勁力比拳擊要整、要重許多。此為形意拳之優勢。

孫氏形意拳裡有個猴蹦,動作簡單,練身法卻極有效,也極實用。當年孫祿堂被譽為賽活猴,此動作可為窺斑之門徑。在我所練其他形意拳裡無此動作。不知此式孫師祖由何化出?

自《逝去的武林》始,武林口述史大行其道,我所見到的有《逝去的武林 高術莫用》,此為續貂之作。《大成若缺》、《高手張志俊解密太極拳》均為美化一己之大作。勿容置疑,口述史較之以前之武林傳記,有其親和平易之一面,但若失去文章的靈魂——真實性,而只是自說自話,自吹自擂,豈不廢紙一張乎?

"最高境界的格鬥術之試驗中,大家可以看一下,張志俊先生的各種力量測驗資料基本是最小的,但何以能勝過那幾位力量較大的選手,蓋因他們根本就不會武術也,所以,張先生所謂的巧力才發揮了作用。試問,戰勝這樣的對手有何意義呢?又能證明一個練了40餘年太極拳高手的何種能力呢?不得而知。

武術是一門學術,要實事求是,否則早晚要穿幫的。我只說自己看到的事實,對事不對人,絕不是有意與哪位同道過不去。

今天,有個朋友在qq上告訴我,他日前與一練拳擊朋友切磋,面對對手快而密的刺拳,這位練形意多年的朋友竟無還手之力。問我有何辦法。我說,你用拖步擺拳先退後進,左右連擺或擺勾連擊,足可破他。他說,你也是用拳擊對拳擊啊!若用形意拳怎麼辦?

我告訴他:形意拳制勝之法寶是樁功和整勁。你用炮拳和鷂形貼進去打,他就崩潰了。他說:炮拳不就一下嗎?我說:否!否!形意拳是最快的,心到意到力到。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一犯招架就是十下。炮拳可變直拳擺拳栽捶削掌,隨心所欲,怎麼好使怎麼來,焉為一下兩下?

但前提是:你的形意拳必須有一定的造詣。且有良好的距離感、虛實感。形意拳是打實功夫,但要懂虛,知陰陽。

形意拳講究練驚炸力,難道還有比驚炸力更快的力嗎?但不懂距離感,打不上又有何用?距離感何來?多打而已。

剛才有個網友說:用蛇形好。我說,非也。因為蛇形的動作幅度太大,萬一一步走空,接下來不好轉換。下棋看三步。炮拳和鷂形簡單實用,易於轉換。打打專業隊就清楚了。千萬不要想著一下就解決問題。那是傳統武術的痼疾。

打過實戰的人都清楚重拳重腿的重要性。其實,真正的搏擊往往三兩下即解決問題。泰拳叫KO。以拳而言,後手拳(右拳)當為重拳,如何打好後手拳呢?真正的拳擊高手和形意拳、獨流通背拳的後手拳打法基本相同。其關鍵點是步子。即帶步。如果按市面上一般的拳擊手後手拳的打法是打不出這種穿透力的。

曾做過南京中央國術館教務長的楊松山先生,在拳擊上的造詣極深,是地道的西洋拳擊真傳。且素來對中國武術的實戰性表示懷疑。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蘭州,他看到張群炎先生打的前後手撇子(即中國拳擊)後,感喟道:還是中華武術幾千年。張師爺的後手拳就是帶步打法,這是獨流通背拳的一種訓練方法。

實際跟形意拳的帶步打法基本相同。張爺說,楊先生當年前後拳換步時是直接上後步,就這一點楊先生也不願告訴人。因為一般打拳擊不換架。張立德老師的左右式也是楊先生這種還架方式。但這種換式後手拳的力量要打不少折扣。而帶步後手拳在換式時力量較前者要大很多。
注意,我說的只是力量,只是打法,當視情況而定,帶步也可直接換式。
打後手拳除帶步外,前手的帶動也很重要。最關鍵的是,這種轉換要協調性好。要自然

作為郭長生(郭燕子)之高足,張爺講獨流通背拳時,很少提及什麼24式之類,只說該拳打撇子的方法多少年以後也是先進的。他教了3個打撇子的拳法:前拳、後拳、橫拳(即拳擊的擺拳)。從拳法的力量、步法訓練到拳的變化運用,條分縷析,直指核心。正是從張爺這裡,我才告別了對拳擊的迷信。

張爺1949年通過他的師兄孫家樹認識了王薌齋先生,並跟隨王先生學習意拳。1952年,投入郭長生先生門下習練獨流通背拳和苗刀。張爺說,王先生以站樁求勁力發得好,郭先生不站樁,力發得比王先生一點也不差。所以,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可厚此薄彼。

看來,在微博上談武術影響力微薄,關注度不高。
武術之論,寫了也沒幾個人看,罷了!罷了!

還是說後手拳。打撇子的後手拳與拳擊在換步時的不同在於:其後步先要有一個合適的角度,在隨前拳帶步的過程中,後步轉換為前步,後拳轉為前拳。因為在實戰中基本是前拳開路,所以,這種轉換往往不易發現,正是這種突然性,才使後拳既重且准,殺傷力倍增。
說到後拳,必須談談步法。張爺講,當年王薌齋先生曾不止一次地告訴他,郭雲深先生的崩拳為什麼能打遍天下,就是崩拳的步子倒騰得清楚。他倒騰得清楚,別人倒騰不清,或稍慢一點,他的崩拳就到了。其實,拳不用多大的力量,就是我現在的崩拳,僅用七分勁,也足以一下把人打壞。

我山農大的弟子小林剛剛在QQ上告訴我,他跟泰安一家很紅的搏擊館(他暫時不想讓我公佈該館名字)的一搏擊教練今天打了一場實戰。他實力稍遜,挨了對方幾個結結實實的擺拳,被勾踢倒了兩次,他也結結實實地把對手放挺了兩次。他告訴我,總體看,他稍處下風。小林是去年秋冬之際自薦來找我學拳的。

前前後後來了有三四次,一次兩三天。而對手是在該搏擊館打了3年實戰的教練。說實話,小林能打出如此成績我已經很欣慰了,尤其對其敢打的勇氣很欣賞。小林對這次實戰總結了兩條教訓:一是對我所講的透勁領悟得不夠,還沒有練出來。力量不夠,用張爺的話說,打上跟沒打一樣,踢上跟沒踢一樣。

何用之有?其二是:打不動對方的重心,他打上對手時人家也能打上他,成了拉鋸戰。人家打的多,經驗豐富,節奏把握得好,他當然要吃虧。一句話,他缺少形意拳打實的功夫。 我所以要寫下這件事,也是要大家關注一下小林的教訓,可能也是不少人的教訓。他直言:他就缺我身上的這兩點。
打虛是本事,打實是功夫。前者要轉換得快,後者要有實力,要下笨工夫。打虛打實缺一不可。

 
小林是煙臺人,他說,我待他那麼好,無從報答,再回家時想從老家給我捎點自家種的蘋果來。我說,你對我最大的報答就是好好練拳,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教出幾個好弟子來。遺憾的是,現在真練拳的人實在太少了。

雖然,我規定每週六下午教弟子一次,雖然我前前後後教過的學生不下於二三百人,但堅持經常週六去練的弟子並不多。我教學的方法就是既練基本功,也戴上拳套打實戰。基本功我教的很細,但主要是要求大家回家家自己下功夫,下次我再檢查,就像中學生的課外作業。 一年來的事實證明:凡經常來的, 水準上升很快,像小喬、小林、曉明等。不大來的,直接不行。有的學生跟了我五六年,還不如上面幾個才跟了我一年的。 這社會,大家要忙生活,不來也正常。所以,我無硬性要求。但我還是喜歡那些常來能打的學生。你自己都有一搭無一搭的,我教起來心就淡了。這也像上學時老師都喜歡學習好的學生一樣。

形意拳講三節要明,太極拳說節節貫串,三節明方能胯、肩、肘、手相催,形意拳謂之三催勁。節節貫串,當然不是一節,更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節節串成整體。三節自然也不是一塊,也是把勁一節一節地催成一個整體。就像火車的一節節車廂一樣。雖然內家拳講要練成一個整體,一動俱動,但固有的身體結構, 要求必須通過貫串的形式將其形成整體。所以,三節不明,就作不出三催勁來。三節怎麼才算明,李存義的形意拳對此有細究,練形意拳者不可不明。

練武術的老講氣啊、丹田之類,什麼力由丹田發,打人靠丹田,言之鑿鑿。前兩年,濟南有個練太極拳的很有名的師傅,與我友善,一次讓我摸其丹田處,裡面果然像有個球體似的,不光向外鼓,還能上下左右地轉動。我很羡慕,我的丹田的確作不出這個。後來,我說動動吧,我想試試他的丹田管不管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結果,他根本就不會打,也發不出什麼大力量來。他不服氣,嘟嘟囔囔地說:你又會形意、八卦,還會散打、拳擊,技術這麼全面,我怎麼打得過你。我嘿然一笑:原來你的丹田不管用啊。後來我山大的一個博士生學生告訴我,練楊氏太極拳三四年就可練出這個球,他以前也練太極拳, 他就認識幾個這樣的山大學生。但都不能技擊。形意拳也講練氣。煉精化氣嘛!實際,人本身就有氣,何須練?丹田亦如此。不練拳者,肯定想不到呼吸練氣之類的複雜問題。每天起來正常呼吸就是了。練拳者呢,在練拳的過程中,把練拳的動作與呼吸自然地協調起來就對了,所以拳譜講:起吸落呼。
這就是練拳時的自然呼吸。但一開始練拳,容易緊張,造成某種程度上的憋氣。所以,仍須有意地把動作與呼吸協調起來。等協調自然了,自然氣沉丹田。也就是胸中空洞洞,腹內沉甸甸。這裡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要貫穿始終。王薌齋先生講小腹常圓,也是此理。

剛才有個網友問,我和那位太極拳朋友怎麼打的?這個問得好!我跟練太極的多人交過手,實際不止太極,包括許多傳統武術,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不知距離,不知變向,甚至練個直拳都不會打。這些都不懂,還怎麼打?這些就是打虛的功夫。八卦叫避實擊虛,拳擊叫找點

且不可小看了找虛,張烈師當年曾說,你孫師祖當年在大鐵球底下練身法,練得身如幻影。老是他正你斜,一動就搶你的位,就能找到你的,在形意拳裡這種搶位稱為:不講道理了。不會打虛就是傳統武術最大的軟肋。

我有個老師說,孫祿堂在鐵球下穿來跳去的這套身步法叫:轉七星。他還傳下一套幻影步,我這位元老師都會,因為他家跟孫先生有些淵源。實際,你練精了孫氏形意拳的十二形,你的手眼身步就完全出來了。比轉七星和幻影步還要有效。

比如猴形捯繩,我在與專業隊打實戰時就常用,還有金雞獨立和食米、上架等都很有效。好在何處:束身也。譜雲:打法定要先上身。不會束身,如何上身?束展二字一命忘,拳譜上說得很清楚了。
有網友問:你在平時訓練中如何加強距離感和變向能力呢?我這幾年是經常去專業隊去練去打,挨打多了,也就出來了,也就知道以前學的傳統武術該怎麼用了。現在,別人練拳,我在旁邊摟一眼,基本就清楚你那些東西,哪些在實戰中有用?哪些沒用?你以為說手時挺好用,實際用不上。
練距離,我早就說過,不只是找攻擊的合適距離,關鍵是練如何破壞對方的距離,讓他落空,你就有了嘛!郭雲深先生的崩拳也是這麼個打法。變向也如此。記住,破壞比找准更重要。這是專業隊的不傳之秘。大家不要多散佈哦!
真明三節者,且通過明三節,練出三催勁,進而身出炸力者,又有幾人?這個須有真明白人點破。
李存義師祖的形意拳,一起式就是練呼吸,練丹田,孫祿堂師祖的無極式是始于自然,兩儀式就開始練丹田和呼吸了。等到一趟拳打完,又歸於無極,也就是回歸自然。李師祖的收式也是歸於自然。形意拳譜雲:拳打定式招打快,這個定式對丹田和呼吸的練習更為重要。所以,形意拳從起至收都是在練

既練功也養人。氣以直養而無害嘛!在練拳時,何為自然呢?以劈拳為例,你收手時自然是吸氣,否則就悖亂,就不舒服;打拳時自然是呼氣,這就是起吸落呼。但落時卻不僅僅是呼,因為呼是不須管的,不呼人自然就憋氣了,但呼多少,氣沉丹田多少,在李師祖的形意拳裡卻有明確的講究, 是以,形意拳的呼吸也絕不僅僅是起吸落呼那麼簡單。 呼吸或曰氣沉丹田何用之有?崔師雲:外三合屬陽,內三合屬陰,陰陽相濟方出炸力。簡言之,就是內外要和順。有人稱為,以內催外,也是此理。

說點閒話。 有網友昨天在留言上說,我的崩拳7分力能否打壞一個壯漢,我說:這個很容易。甚至根本用不了7分力。 他又說:郭雲深的崩拳雖厲害,卻打不上車毅齋。我所聽到的說法恰恰相反:郭先生一路崩拳打來,車先生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什麼遊鼉化險,那是有人編造的。

張爺說,他聽其師王薌齋先生講,郭先生當年去北京訪八卦掌的董海川,董稍遜,又去訪楊無敵,楊差得更遠。 當然,我所引用的說法也未必權威,但至少證明,歷史的真相也未必是某些人所有意杜撰的那個版本。

還有王薌齋先生輕取拳王英格一事,我也聽不少老練們講過此事,有些還是練意拳的。他們的說法如下:那個年代中外的拳術交流還比較稍,拳王英格對中國武術當然不清楚,想瞭解一下,王先生就站了個樁,讓英格體驗一下,結果英格一摸王先生的胳膊,被王先生給發了出去。倆人根本就不是打實戰。

以上只是一些談資。但很多人卻拿來作忽悠人進而賺取銀子的證據。有些人偏偏相信。前兩天,有個廣州的小夥子給我打電話,要來幾年要形意拳。而且,重點是學郭雲深先生的一步三丈五的虎撲,我說,我作不了。可能世界上最高水準跳遠運動員,原地也跳不了三丈五。他很失望,說,那是因為古人的練法失傳了。

前幾日,有個練李存義形意拳的朋友找到我,期間,他示範了一個雞形4把裡的雞吃米,他的這個練法我還是首次見,兩手一化一發,動作協調,勁力也不錯。他直言,這是他老師拿手的招法,好用。我一笑,說,你用不上。我們就動,我左刺拳引他,他一手封化,另一手進攻,上步也很快, 我身子稍偏一點,一個擺拳就把他打懵了。我告訴他,他犯了兩個錯誤,一是不知虛實,二是方向感差,或曰,不會及時變向。大成拳裡有個鬼手斷,說的也很神乎,實際也是這種直線打法,看著挺兇狠,實際越兇狠越露相,越挨打。

這就是拳擊中強化瞬間變向能力的意義。籃球中,這一點更突出。 但他這個雞形,我一看就清楚是個好東西,一下就能化到自己的腦子裡來。
如何練習變向能力呢? 我是從孫氏形意拳的兩儀式和跳龍形及實戰中練出來的。兩儀式讓我練出了身軸,跟我數年的學生發現了這一點,就經常在那兒蹲兩儀式;跳龍形使我身體輕便伶俐,我以前多次說過,孫家的龍形是貼著地跳的,老師摁著你的頭,想起根本不可能,50個一組。
在實戰中,更是必須松而活,否則就要吃打了。身體輕靈了,你就有了變向的基礎。什麼時候變呢?這就需要練出良好的距離感。在我練出兩寸的距離感時,自以為很可以了,到解放軍拳擊隊那兒一練,人家的距離感只有一寸。我才清楚自己的差距還有多大。或許,鄒市明的距離感更短。實際,老祖宗的武術也特別這種距離感,吞吐,挨著何處何處擊,零距離發力等,都是追求的這種短距離,練就這種短距離作用何在?我變你變不了,鄒市明的核心機密就是這一點。太極拳的引進落空也是講得這個道理。只不過,我講的不是推手,而是搏擊。

寫文章的訣竅是:文似看山喜不平。練拳也要有逆向思維的能力。安老師說,他的師爺劉雲集(李存義在天津收的第一個弟子,尚雲祥的大師兄)晚年曾失手打傷過一個劫路的,那人武藝也很高,劉爺是用退步崩拳贏的他。劉爺心善,覺得自己出手重了,回來自己差點魔障了。安師說,退步崩拳是形意拳的一個絕招。

在專業隊,練退步拳比進步拳下得工夫還大。再如八卦掌,大家一提就是三角步,斜出正入,半包圍、全包圍,這些誰都耳熟能詳的東西,怎麼用?你一用就挨打。但你可以反過來琢磨,前腳能擺扣,後腳就不能嗎?我非動前腳嗎?幹嘛不先動後腳。事實上,史建華老師教我的劉鳳春先生的八卦掌,其單換掌就是這個東西。拳擊的迎擊也經常用這個。劉鳳春先生的八卦掌真是個好東西,我當時跟史老師學時,也不知道它好,打了這麼些年實戰才知道。
古人是有大智慧的。現代搏擊中的打短距離的訓練,在形意拳裡就有。孫氏形意拳裡馬形的練法,是一退一進,退進要迅疾,轉換要快,練時步子大,用時距離短,形意拳譜上說的明白:短時就在一寸間。與拳擊的訓練理念完全一樣。大成拳裡有這樣的步法訓練:退像踩在烙鐵上一樣,馬上彈回來, 張爺說,郭雲深的崩拳,有這種用法。馬形在李存義師祖的形意拳裡,有單、雙之說。但我以為,馬形在步法訓練上有獨到之處,不可不察。
形意拳的根基是三體式,三體式是練什麼的呢?整勁。也叫架子勁。張烈老師說,當年,他和妹妹張亞男跟孫存周學拳,孫存周教張亞男太極,後來也教了八卦,教張老師則主要是形意拳,從張老師上初一就跟孫師爺學,直到他從北京郵電學院大學畢業,那一年是1963年,前前後後十多年, 孫師爺主要就教張師練形意拳,孫師爺說:形意拳這東西,女孩子練不了,太苦。這個事情張老師給我講過多次。按他的說法,形意拳就是打架用的。狠!有個太極名家有一次和張老師在一個桌上吃飯,那是一次聚會,該名家名氣大,利用武術也掙了不少錢。他根本看不起衣著普通,沒什麼知名度的張師。

 
張師是個熱情人,因大家都練過孫氏拳,心裡就覺得近,就非常熱情地跟那位名家打招呼,那名家傲慢得很。張師一惱,忽然離座,一頭撞到牆上,轟然有聲。張師當時已近70歲。撞完,張師說,這就是形意拳的勁。啥勁?一頭把石碑撞壞的勁。孫存周叫:撞石碑的勁。張師多次說,你師爺講了,形意拳就這一個勁。張師盯著那太極名家,調侃道:如果你的老婆或情人在大街上被小流氓欺負了,你說,哎,過來,咱倆推推手。行嗎?那名家臉漲得通紅,張師說:那個管用嗎?不管用,還得用形意拳撞石碑的勁打他。那名家聽完這話,怕張師跟他試巴,轉身溜了。

形意拳這個撞石碑的勁,具體點說,孫師爺稱為:架子勁與鏈子錘勁的結合。架子勁也叫杆子勁,形意拳化槍為拳,杆子也是槍,所以也可叫槍勁。拳擊的勁是鏈子錘勁,好的拳擊手一下擊出,拳頭甚至要砸到對手的腔子裡,震擊的力量很大,也透,拳擊術語叫:把勁進去。形意拳不同, 形意拳起手離不了鑽,離不了橫,出手就是螺旋。這就是杆子勁。但現在練形意拳的大多練成了頂勁和推勁。即使你是螺旋出去的,也是頂勁和推勁。拳擊裡叫推擊推擊打人當然不行。所以,拳擊選擇了鏈子錘勁,這叫:擊打。多數的形意拳缺的就是這個鏈子錘勁。推擊或頂勁的弊端是什麼?勁力太直,速度太慢。我經常說:練傳統拳的連個直拳都不會打。就是此意。你可試驗一下,如果你打頂勁或推勁,對方給你一個相反的反作用力,倆人就成頂牛了,你的勁就進不去了。鏈子錘勁和杆子勁則不同,你根本頂不了。恕我不能在此講得太細。

孫存周反復說,孫氏拳出手就是鏈子錘勁和槍勁(杆子勁、架子勁)的結合,既要砸擊進去,又要鑽擊進去,拔他的根。這就是形意拳的穿透力和拔根力,一動就是這個。在與散打、拳擊、泰拳打實戰時,這就是傳統拳的最大優勢。 但前提還是那句話:你得懂現代搏擊的那些東西。

我老說現代搏擊,可能傳統拳的粉絲們會覺得不爽。但傳統拳如果要想走技擊的路子,一定要走結合的方式。一些人總沉浸於想像的技擊天地,就像粉色的水泡,漂亮,但現實的風一吹就散落了。在別人的力薦下,我曾看過一些形意拳的博客,自戀者多矣。有個博客甚至說,他們練的那個形意拳打人有公式,還分初、中、高幾個等級,這不是癡人說夢嗎?還有讓你用整整一本書的篇幅,來論述王薌齋先生的技術就是搭手飛人,只要搭上手,直接就可飛人。張爺說,這個話上世紀三四年代就傳播得很盛,他跟隨王先生十幾年,從未見過這種飛人。對此說法,他嗤之以鼻。還有人在博客大講他們這一支形意拳如何高妙,連打人都藝術化了。重複連篇地製造神話。實際,他根本就沒動過手。根本不懂。 

形意拳、八卦掌等傳統拳,跟拳擊、泰拳一樣,都是大道至簡的拳術。無非就是勁力、速度、協調性、爆發力等技術的訓練,不可將其神秘化,一神秘化,你就掉進泥沼裡去了,練不好且不說,還可能把身體練壞了

有網友剛才問,形意拳到底怎麼打人?說實話,我也說不好。但我會把在自己在實戰中的經驗教訓如實地告訴大家。記得當年我剛跟張烈師學形意不久,老師就說,不要以為這個就能實戰了,形意拳只是培養了你打人的能力,至於怎麼打?要靠自己去真刀真槍地打,才能摸出來。孫門裡有個說法,學了孫氏三拳,也只是練了個基本功,至於怎麼打,就靠自己去在實踐中摸索了。孫師祖的親孫子孫寶安是領我跟張師學拳的引路人,現在天津。他幾次給我說,當時他六七歲,看見爺爺的那些徒弟見天在屋裡打,屋子的窗戶都是空的,一會兒從屋裡扔出來一個,一會兒從屋裡摔出來一個。就這麼打。整天价聽見人從窗子裡摔出來的聲音。轉八卦拳,是屋裡掉個竹竿,就圍一根竹竿轉。他說,爺爺非常嚴肅,他們就遠遠地看,看著人被扔出來,感到很害怕。

有網友昨天說:抖大杆子可出槍勁,即孫存周師爺所言杆子勁,玩幾個月的鐵鍊子可出鐵鍊子勁。對此,我不敢苟同。我認為,要出這兩種勁,還須從三體式、五行拳等練起。理由是:你須先把身體的整、松、協調性練出來。否則,上述兩勁不可能練出來。

前面我曾提到有人問我,形意拳怎麼打人?站三體式就是基礎,也是關鍵。我也說過,形意拳的優勢是打實功夫,只要讓我摸上,我一上步,你腳底下可能就得拔起來,重心都不穩了,你還怎麼還擊?即使還兩拳,也發不上力。這就是樁功的好處。所以形意拳有遇力成樁一說。

但這個樁或曰又是如水一般活潑潑的,怎麼動都是這個,就像你是個坦克車,而對手是個小客車,他怎麼跟你對壘都受制,都不舒服。當然,我說的還是打實,否則,高射炮打蚊子也可能打不著。這就是打虛的功夫了。形意拳也練打虛,只不過前些年,有人借尚雲祥先生之名,一直在鼓吹:形意拳是硬打硬進無遮攔,說什麼尚先生再給他30年陽壽,還打剛勁。你們見過70歲老人還像小夥子一樣打剛勁的嗎?稍練過拳的人都清楚,練拳像幹其他活一樣,越幹越輕鬆,越練越細巧。所謂明勁、暗勁,不就是一個很正常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嗎?尚先生的拳也絕對是越練越巧,絕不會70歲時還像剛學拳時打的又緊又硬。松是任何練拳者自然的一個過程

每日亂忙,無暇寫。 日子過得匆忙,卻無法靜心作想做之事。 武術,畢竟是小眾之事,三五知己足矣。

打實"的功夫是已功力為基礎的。 李榮玉在《走進王薌齋》一書中提出:整步和跑拳特別重要。因為一般人只能用半步,用不上整步。根據我的實戰經驗,這兩句話確實不無道理。在孫氏形意拳裡有對整步的單獨練習。

打實實戰中,我就經常用整步和炮拳、貓洗臉、虎抱頭等。但前提是,其一,要會打虛,其二,要有驚炸力,驚為速度,炸是瞬間爆發,是勁力。舍此,打實不可能。
炮拳可打組合炮拳,也可結合烏龍倒取水一式。打實還有一個關鍵就是:角度。所以,要多研究技擊中的角度問題,但移動變化的幅度愈小愈妙。這個需要以腿法作基礎。至於貓洗臉和虎抱頭,記得前幾年,住我對過的武打演員于承惠曾對我說,他對心意拳、形意拳頗感興趣,在拍片演戲的過程中,利用各種機會結識了不少這方面的人士,綜合各家意見,他提出:心意、形意兩拳中,貓洗臉、虎抱頭最為實用。我當時並未完全明白,後來弄清楚了。此言有道理。

整步實際就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步子,但也是最根本的。練整步的方法也簡單,就是在有阻力的狀態下訓練,實際在站三體式時,後腳已經在練這種能力了。在站三體式時,對後腿的支撐力有明確的要求,這個沒幾個人清楚。但至關重要。大成拳的渾圓樁和矛盾樁基本一樣,只是矛盾樁多了腰胯的擰裹,更增強了後腿蹬力的練習。我多次說過,形意拳是個精細的拳,在勁力練習中,更是要求細緻。比如,在崩拳的練習中,要求後手打拳時,有個壯漢狠勁拽著,照樣能打出拳去,還得把壯漢帶起來。譜雲,消息全憑後腿蹬,後腿蹬力不足,整步就無從談起,沒有整步,打實也無從談起。

有了整步的上步能力,如果速度慢,上步和打拳只是個持續力,也很難奏效。因為,你一上步,對方一調角度,你就上不去了。驚炸力就不一樣了。不僅僅勁力短脆、霸道,而且有突然性、快速性之優勢,猝不及防。前兩天,我一個得力弟子陪我一塊去茶葉市場,我問他,我這兩年,拳上有何變化?

他說:發力突然,隨時可發,想發就發,沒有預兆。一動就進去了,防不住。再就是,打人原來還經常以調步子取勝,都知道老師的步法身法好,但現在看不見你怎麼動了,幅度太小了。距離感也太短了,看著堪堪打上了,卻自己挨打了。他說,以前您不給我們講如何打實,只講如何打虛和格擋反擊。
現在才知道,打實是如此重要。尤其是對付拳擊和散打運動員,打實才是他們的剋星。的確,我幾乎沒給弟子們講過打實的東西,因為打實需要扎實的形意拳功夫。而大家都想速成,練練直拳、鞭腿來得更快。

談及此,再順便說幾句距離感,所謂距離感是個動態概念,比如拳擊運動員的直拳和擺拳,以前刺拳為例,往往是頭幾下出拳距離較短,然後突然發一長距離直拳,擺拳也是先短突然一下長了,讓你在距離判斷上失誤。再如散打隊員的腿擊,先是在原地用短前踢逗你,然後突然一個帶步鞭腿,直接就打上了。

這一個帶步就是一步半的距離,如果你在距離上稍有判斷失誤,就挨上了。再如,有些隊員故意用前手擺拳誘你,像趕羊一樣朝這邊趕,這裡面有假動作,也有距離判斷問題,你一失誤,他的右擺拳就來了。所以,距離感的訓練非多打不可。沒有任何其他捷徑可走。但如果你具備打實的能力就不一樣了。

打實的優勢就在於其驚炸力的發力,驚炸力實際就是本能接發力,本能接發力在實戰中其優勢不言而喻。本能去接,本能去發。掌握了這一點,別人就很難跟你打。

昨天下午,我前面說過的山農大弟子小林來找我,仔細講了那天與泰安一知名搏擊館教練實戰的經過。他說,雖然他打了我兩個擺拳,但自己幾乎沒感覺,後來,他很輕鬆地就把對方放挺了。對方說,還是身強體壯沾光啊!小林180多,160多斤,是很壯,對方130斤,170左右,但對方是在搏擊館當了3年多的搏擊教練,而小林加起來跟我練了不足一個月。小林後來為什麼越打越有信心?小林說,他去搏擊館挑戰,對方有十幾人,他一個人確實開始有點心虛,打完第一局雖處下風,但對方的拳太軟了,打在身上幾乎沒感覺。而我們在訓練時,拿著腳靶頂在肩上使勁頂,力量也能打進去,後背和頭都受不了,腳底下也站不住。這次實戰讓小林有了更大信心,他在當地貼吧上發了挑戰書。可見,驚炸力、穿透力在實戰中的巨大效用。

驚炸力其實並不神秘。 崔師雲:形意拳是一順二合三炸。練形意拳先要求順,也就是外三合先要合,動作要協調,不可有絲毫拙力,更不要想發力打人。君不見,有多少人練了多少年仍是使著勁地打拳,身上胳膊硬繃繃,內中憋氣努勁,腳下踩得山響,看似有力,名之曰:剛勁、明勁。實際勁全在身上捆著。

用張烈師的話說,這勁是嚇唬人的,不是打人的。記得前些年我曾一度迷戀心意六合拳,對其大劈大挑的發力極為豔羨,並極力仿效之,一段時間後,自以為勁找得不錯了,挺猛。那時年輕張狂,在張師面前就顯擺。師不屑一笑,曰:你這勁只能唬人,不是真勁,看著有勁,實際沒勁。我不信,師以手作靶,練孫家拳的都有以手作靶之習慣。我狠勁一擊,師未動,我自己卻彈了回來。師扔下一句:勁要仍到對方身上。甩手而去。時隔幾年,我依照師傅當初所授,重下功夫,一點點地找,老師再次執靶,我一動,老師說:成了。比我的勁都好。我知道這是老師在鼓勵我。老師有些東西我現在仍沒有練到。

記得有一次去老師處,談話中我說,我練劈崩拳,一下午練壞一雙鞋,我對象一次給我買10雙布鞋,直說,這拳別練了,鞋也穿不起啊。腳掌上繭子挺厚。張師說,你這拳練得不對,我一年也穿不了兩雙鞋。後來老師說,你這一天一雙鞋還真沒白練。前幾年,我去上海出差,與朋友吳秋亭晤談,吳為海上解興榜一支,嫡傳。我倆談及練單把的體會,據說,這是盧嵩高先師的拿手技法。另一為虎抱頭。吳告訴我,他們練單把時,要想著手裡有團泥巴,把泥巴要扔出去,與張師所講,完全一理。吳的單把與外面所練不同,上面還有個的動作,非常巧妙,所謂顧打一體

外三合怎麼合?一定要按老師的要求作到位。如尾閭要正,後腿屁股與腳跟上下要在一條線上,肩要內合外開,這樣才能涵胸,胸涵腹自實,丹田自會吞吐。胳膊和手要順力逆行,胯要松沉,膝要提頂,腳要哇撓摳地,最要緊的是三尖要照,三尖照方能拳打得,孫存周師爺說,三尖是一個檯面,一斧子砍下去,三個尖都得掉。等等。千萬別小看了這些最基本的要求,它也是最重要的。崔師說,形意拳就是按著這些基本要求,練出自然力,他反復強調,練拳定要自然,自然力才是正確的力,自然地練拳,功夫就會一分分地積累,到一定程度,呈幾何數增加功力。還能養生。

何謂練拳自然?不松不緊、剛柔相濟。如站三體式時,眼要平視前方,餘光注視食指。有些形意拳要求眼看食指,如此,易於造成注意力集中於手指,精神緊張。張爺說,當年王薌齋先生教他站渾圓樁時,也是要求目光平視前方,甚至想像前方看到了昆侖山,山上有奇花異草,讓人非常舒服。其目的就是讓人放鬆自然。
自柳海龍始,都知道下劈腿是山東散打隊的招牌技法。我剛接觸他們時,以為此腿法剛猛無比,一看才知道,他們練起來非常輕鬆,毫無拙力,就像拿一件東西,很輕巧地舉上去,又很迅疾很輕巧地落下來,在你的頭上方劃了一個弧。正是因為輕巧疾快,才能形成那個爆發力,劈得才准。柳海龍、張永健、張學良等均如此。我的下劈腿就是跟張永健、張學良他們學的。張永健是上屆全運會77.5公斤的散打亞軍,巴特爾是這個級別的冠軍,大名鼎鼎的張開印輸給了張永健,屈居第三。張永健曾給柳海龍當過4年陪練,身高182,是柳海龍之後山東散打界的領軍人物,與柳一樣,也是以腿法摔法見長,號稱鐵腿鳶  因張永健是山東濰坊人,濰坊號稱鳶都,即是風箏之都之意。故張被譽為鐵腿鳶。散打界的另一個鐵腿是號稱鐵腿王的邊茂富,他是山東萊蕪人,當年他和永健都在宋江武校一塊訓練,永健在我面前總稱呼邊茂富小老虎,這是邊在他們朋友圈裡的外號。 山東自古就是出好漢的地方。

練武非本意,是為澆心中之塊壘。 然不期然而然,無意中卻嗅到了一絲武者的真性情。 往來非白丁,只為理想而湧動。 胸中江河流,龍動九霄天。
我非武人,練武只是理想騰躍的一個碼頭。故不必以武者視餘。以新聞為草民代言,以文學為時代社會留印記,乃我本願。 去年,我所寫稿件獲中國新聞獎,推動了駐京辦的撤銷。 這些,都比練武更值得去作。

現在的武界,已是一個很不乾淨的所在。名利、假話、瞞騙、吹噓、膽怯……

卻不知這些無奈的文字,能否傳達習武者的一腔真性情。 殊不知,武術也是那麼無奈
微博也像市場上做生意一樣,你寫一點就多一點粉絲,你一天不寫就無人關注你,甚至退出。真真沒勁。
粉絲多寡與我無關,我在乎的是這是一個利益至上的社會。一切以利益為指向,這個社會就玩完了。

有網友說我不回答別人問題,對不起,我沒有這個時間,關注我的微博與否請便

劈崩拳是形意拳的基礎拳法,也是根本。孫存周師爺說,形意拳一切的掌法源於劈拳,一切的拳法源於崩拳。劈拳是什麼呢?孫師祖雲:一氣之起落也。張烈師說,是三體式的轉換。崔師曰:拳打定式招打快,落地回原。

劈拳的所謂一氣之起落,就呼吸而言,恰是一個起吸落呼之迴圈,當然,呼中還有沉。就外形來說,是一個起鑽落翻之過程,也有人稱之為翻浪勁。須注意的是:這個起鑽落翻,不僅僅指手臂動作,更是指身體動作。在這個起鑽落翻的弧形運動軌跡裡,杠杆力、螺旋力均得到了充分發揮。關於劈拳的勁力,拳普上說得很清楚:推山之功,劈斧之意。一動這兩個勁就全部蘊含其中了。劈斧之意,自勁力上講,就是杠杆力,尚雲祥先生的劈拳對此解決得非常好,他在鷹捉之外,又專門加了一個劈拳,正是此意。當然,身體同時又是大杠杆,說的簡單點,即是在打劈拳時,實際是有兩個動力臂在起作用。所以,我才說是一個整體的起鑽落翻。只用手臂起鑽落翻能有多大點力量。這個杠杆力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還要練推山之功呢?我前面說過,形意拳的核心之一是支力、頂力、三角,我還說過,孫存周師爺說,形意拳就一個撞石碑的勁。這個推山之功就是練習衝撞勁。沒有推山之功,何來衝撞之勁?

那麼,怎麼撞人最厲害?這裡還有個角度問題,就是身體要中正。所以,孫存周師爺說:形意拳劈拳練,崩拳練。三體式轉換時,尤須,試想,多數練形意拳者,連三尖照都作不到,又怎麼能在快速的三體式轉換中做到呢?形意拳講六面渾圓勁,即上下、左右、前後互爭, 何時爭?怎麼才算爭到位了?後腿上步該怎麼上?何時才發炸力?怎麼才能以內催外,內外相合?這些都是劈拳所要解決的問題。若不弄清楚,就不可能打好劈拳。

有學生最近老推薦我看看形意拳吧,說可有意思了,有個先生,幾乎就沒練過形意拳,卻整天在吧裡忽悠著教人。奇怪的是,還真忽悠來不少年輕人。真讓人哭笑不得。不知此事真假。真要這樣,可真是連形意拳也糟蹋了。杯具!
大家可到形意拳吧裡看一下,我也不知真假。

有學生告訴我,說有網友指出,我的微博說了很多寶貴的東西,但傾訴的心理太強,與網友交流不夠。事實是:我對武林界一直有著一種憤青的情緒,總想一吐為快。不願與大家交流,是因為我已經說得夠多了,我也有保守心理,不可能把多少年辛苦熬來的東西都說出去。請大家見諒。另外一個因素可能是:我這人太清高。這是知識份子的通病,沒有辦法的事。盡力改吧。好在我這人心很善。

劈拳有定步和過步兩種,孫氏形意多練定式,也練過步,李存義師祖所傳多練過步。兩種練法的道理相同,但練起來還是有不同的體會和功效。另一個是所上之步到底是應該腳跟著地還是腳尖先著地,還是另有一個更科學的方法,也應注意。腳跟著地容易震得頭疼,氣血沖頭。腳尖使勁踩地易於傷膝蓋,均不可不察。

劈拳還有幾點要切記:一是身軸要穩;二是身體要一面過,這個在過步劈拳裡尤其要注意體會。唯有一面過,三催勁方能到位。三是,要注意體會丹田的力量。以內催外,內外相諧。如此,既練功又養氣。四是注意體會六面勁,切記是瞬間爆發的勁力,誇張點說,0.0秒都不到。

在打劈拳時,還要想著,你實際同時在打兩個劈拳。這個恕我不能細講。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求力量均衡。

崩拳似箭。 這是對崩拳最準確的概括。因為郭雲深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一說,故練形意拳者莫不再崩拳上狠下功夫。但觀現在世面上練崩拳者,多是用胳膊往前頂,類似於直拳,有的是拿小臂頂。這類崩拳,如果你給他一個反作用力,一下就能把他頂回去,他的力量絕對透不進來。 這一點上遠不如拳擊的直拳。直拳的一大好處是在接觸點上拳勁能砸進去,拳擊的術語叫進去。練拳擊時間稍長,因常打沙袋,其拳頭的硬度也很厲害,我雖沒怎麼打過沙袋,但兩個拳頭的關節都非常平整,無凸出之處。我覺得,這是三體式撐筋的結果。拳頭硬度對打穿透力也很重要, 就像你用箭頭擊人,如箭頭沒硬度,怎能穿進去?我前面說過,形意拳是鏈子錘勁和杆子勁的合一。鏈子錘勁在某種意義上就相當於拳擊中的拳勁。而杆子勁卻不是頂勁。我也說過,此處杆子勁即槍勁。箭也好,槍也罷,杆子也好,其擊人絕不是頂勁。有人說,我打的也是螺旋勁啊!須知,僅僅螺旋是不夠的。

關鍵是,要清楚何時螺旋。崔師常說:五行落個一。簡言之,就是拳要打到一個上。這一點才是核心,尤須體會。崔師舉例說:手為釘子,身子是錘頭,打人的勁就是拿錘頭把釘子砸到對手的身子裡去。這樣才能進去。

我不少武友最近一直告訴我,形意拳吧裡有個先生根本不會形意拳,卻打著教形意拳的幌子,在網吧裡時時忽悠外地無知的年輕人來學拳,一次收費兩三千塊。誰要發帖子揭露他,還發不上去。我也不知真假,大家如有正義感,就關注一下此事。大家不妨去形意拳吧看看啊!看都是些什麼人在忽悠。我相信,大家自有法眼,群眾的眼睛自然自然雪亮的嘛!

與這位兄弟結識,對我幫助尤大。 現在崩拳的練法,多是持續的剛勁,缺乏瞬間的鬆緊爆發。這是非常致命的缺陷。像我前面所說:這種崩拳看上去剛猛無比,其實勁都在自己身上捆著,嚇唬人罷了。

當然,我在專業隊系統地練過幾年拳擊,使我受益極大。但我的拳勁主要還是形意的勁兒。另一個使我受益大的是站渾圓樁。渾圓樁是形意拳的基礎樁法,最早學渾圓樁是跟我第一個老師——安老師練的,後來張爺也多次給我講過此樁,站渾圓樁的最大好處是我學會了放鬆,並具有了瞬間的鬆緊轉換能力。

為什麼我一直反對打持續頂力呢?從勁力說,此勁太直,打不進去。從實戰講,易於被對手所乘。瞬間的突然爆發力則不同,形意拳講鬆緊轉換,隨發隨有,如滔滔江河。說松即松,說緊即緊,當松則松,當緊則緊,起初,腦子一閃念即可做到這一點,練至後來,依據本能而鬆緊。 我說的這些一點也不神秘,均可在渾圓樁中求得。記得有本書上寫意拳姚宗勳先生站樁時,褲腿處像刮小風似的,實際形意拳也練這個,張爺說,當年郭雲深在墳地裡就練這個。這個就是鬆緊轉換的能力訓練。最難的是什麼呢?把站樁中求得的這種能力運用到實戰中去,比如運用到拳擊的直、擺、勾三拳上,以及散打的鞭、蹬、踢、擺、勾等腿法中去。大成拳和意拳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徑是站樁、試力、推手、散手,我則是直接在實戰中摸索體會。安老師當年教我的渾圓樁是換步活樁,老人家說,這才是最原始的渾圓樁站法,我不知是否如此。卻大為受益。因為,我活起來了。一般說,定部為樁,動步為拳,我們動起來亦樁亦拳。惜我當時並未能體會到,在後來的實戰中我慢慢摸到了。安老師當時還教了一個龍形樁,與孫氏拳有異曲同工之妙。

站樁——試力——發力,這個求力的過程,張爺也細緻地給我說過、示範過,我也能很脆地作出來。原因是形意拳裡也有這個。但我以為,形意拳講上步、過步,這個比直接在試力中練習發力,對腰胯的鍛煉更見強度。比如劈拳,若能在落地瞬間打出炸力來,實際也是對發力的最好訓練。

崩拳實際也是一種發力訓練,只是此拳難度更大。韓國珍恩師在津門武林界算是數得著的人物,老人家教我的形意拳劈崩拳都與現在市面上的練法不同。劈拳練得很慢,重點訓練上步時腿的力量。崩拳是左右腿都有在前的練法,中間要有轉換,定步後原地快速打三拳,退步崩拳也是左右腿都有在後的練法。 韓師說,這就是老形意練法,他當初就是這麼學的。老人家以形意出名,又以善打、愛打名聞京津一帶,他對形意拳有著獨到的心得和體會,晚年常常給我念叨,我當時只是作了詳細的記錄,但許多並不明白,老人家耳背得厲害,脾氣又大,交流起來比較困難。但我非常敬佩這位正直的老恩師。

恩師2004年以90歲高齡辭世。練了這麼些年,我時時翻看的當年的筆記,仔細琢磨老人家的每一句話,漸漸有點開竅了。老人家常說的一句話是:要松下來,徹底地松下來。曾有個練山西形意的名家與他交手,對方的拳打得硬崩崩的,挺唬人。他說,自己只順勁一拍,他就趴下了。像皮球,你不充氣,軟綿綿的,我還不好辦,你氣充足了,我一拍,你就得走。老人家常說,速度是力量的10倍。怎麼練速度?老人家有個非常簡單卻極有效的練法。這個方法像他的劈崩拳一樣,讓我大為受益。練過拳擊的都知道,退步和換步打拳是最為重要的,韓師教的崩拳練的就是這個。

韓師晚年最愛用的招式是——搬眉。老人家18多的個子,80多歲時,身法還那麼活,你似乎沒看見他怎麼動,卻一下就搬上眉了。這個招法主要是角度巧妙。老人家85歲時,還讓一師兄給武術雜誌寫文章,要設擂比武,說再過幾年身體不行了就比不了,趁著現在還硬朗,與天下英豪比一比。真是虎老雄心在!

韓師是在下磕頭恩師,一生贏得名家無數,卻不曾輸於何人。韓師外號神力王韓大杆子,曾為鉚工,手執18磅鐵錘打鐵,日夜如此,想我輩半個時辰也受不了。幾百斤的鐵軌,兩人抬著尚且吃力,韓師胳肢窩一夾就走。韓師身高體壯,是天生神力。卻最討厭別人說他本力大,只說以技藝贏人。

韓師為人正直,最討厭吹噓之人。他的形意拳老師是王風林,王師爺是形意門著名的定興三李大先生的弟子,王師爺有個親戚,功夫不錯,也愛顯擺,常在場子裡說今天打了這個,明日打了那個,時間一長,韓師有點聽不下去,便說:你打打我試試,一動手,那人便出去丈把遠,把褲子都摔破了。 露出了屁股,韓師說,你這是自取其辱。張恩彤、李旭州、周子岩、蘇景林這些當年津門赫然有名的人物,全輸于恩師手下。有人曾著文章說韓師輸給了郝恩光,韓師曾跟郝學推手,郝是我的師爺。但韓師曾幾次說,他跟郝老師只是學推手,若論散手,倆人沒試過,誰輸誰贏不一定。為什麼跟郝師爺學推手,是因為,他跟郝師爺推手推不過,韓師遂從郝師就學。到後來,韓師說,倆人再推手,水準已相當。但他推手時發人,別人感覺疼,郝師爺發人不疼,倆人的勁兒不一樣。 韓師的形意拳曾得到過定興三李三爺李子揚的親授,有一次,韓師要去打擂臺,李先生上前就是蓋馬三掌,把韓師的嘴角打出了血。 韓師不服,說,你這是偷襲,咱倆真來來,被別人給拉住了。韓師就是這性格,跟誰都敢動,功夫也大。韓師說,當年每到暑冬之際,他就搬到廠裡去住,實際廠子離家不到二裡地,他搬到廠子裡就是為了練功夫,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韓師說,這時段最長功夫。他新穿的棉襖,幾天肘部就破,從家到長裡這二裡多地,他都是打著崩拳來回,棉襖焉有不破之理? 他和大成拳宗師有段公案,我2004年在當年的《武林》曾專門撰寫過此文,大家可翻來一閱,在此不贅述。

不好意思,剛才打字時寫錯了,不是郝恩光,是其二字郝家俊。見諒。

韓師以形意出名,晚年卻歸於太極,並創編了81式體用太極,這套太極先後修改了十幾年,直到去世前仍在修改。該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極及現代搏擊,每一動作都是技擊。惜我當時迷戀形意拳的實戰,故在形意上下了大功夫。而對這套太極習練不夠。老師兄把這套太極反復整理了多次,韓師最後勉強拍板:就這麼的吧。該拳譜老師兄也給了我一份,內容精粹。可惜,我對此拳的理解尚淺。但我現在的思想也有很大的轉變,我覺得,在接觸上之後,太極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最關鍵的是太極引進落空、陰陽互換等理論,非常值得深究,並運用到實戰中去。奧運冠軍鄒市明的拳擊打法就貫穿了這種理念。過去,國人拳擊完全效仿老外,拼力量、速度、硬度等,結果,怎麼也拼不過老外。鄒市明的老師張傳良,把武術的一些優秀理念和技法引入拳擊訓練之中,張原本就是貴州省隊的武術教練,後來改教拳擊,張當然不是科班出身,後在上海體院進修過一段時間,大約只有半年,  張立德老師曾教過他。張老師是拳擊界的泰山北斗,但極謙虛,他曾幾次對我說:張傳良比他好,張傳良帶出了奧運冠軍。而他的學生最好的成績是漢城奧運會第五。張傳良是老爺子的弟子,但中國拳擊拿奧運冠軍是老人家一輩子的心願。鄒市明的左右式打法,就是老爺子的首創(國內)和拿手好戲。老爺子告訴我:他本是個左撇子,抱右架,但教學生卻必須練左架,無意中兩面架都練出來了。須知,在拳擊中,會打兩面架比之單面架要有優勢的多。

對不起,我的時間實在有限,所以,只能想到哪兒信手寫到哪兒,錯別字也多,每次都寫得匆忙潦草,像流水帳一樣。請大家見諒。

但我確實是想把這些年在學武之路上的心得體會率真地告訴大家,甚至想寫成一本更為詳盡的書,不知大家對此有無興趣?

今天有網友問:是否談談群炎公? 群炎公是我張克儉老師的恩師,是我的師爺。我個人認為,老師爺(我們私下裡常這麼叫)是當代少有的武術大家。其理由是:老人家身上體現了多種拳派的精髓的訓練方法。劈掛、八極、通背、翻子、猿公、鴛鴦腿、意拳、螳螂九手等等,在腿法訓練上也是少有的大家, 更是被馬明達先生稱為當下唯一懂苗刀之人。其實,在陸合大槍、陰手槍、棍、漁陽劍法等方面,其造詣均極深。 我去過張爺那兒多次,每次聆聽老人家的教誨都受益良多。

山農大的小林昨晚給我來電話,說當晚與一練陳氏太極者比試了一下,打了半個小時,對方只摸到他一兩下,而他都記不清擊中了對方多少次。事後,對方對他的評價是:根本看不見他。至於勁力,小林說,他根本就不敢發力,怕把對方打壞了。說實話,小林的身法在我的弟子中不算好, 他自去年寒假期間自薦來找我學拳(此前沒練過),加起來跟我學了不足20天,小林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天賦,只是身體比較壯,練拳較刻苦。他告訴我,對手練陳氏太極已有幾年,但推手多,打的少。我教學生,一次三個小時,打與練各占一個半小時。學生也願意相互打,出去打,我們就是這個氛圍。

小趙子還常讓我帶他去專業隊打一打。每一次,我都帶著他們打,讓他們輪流與我對搏,讓他們毫不留手地真打。這樣,他們提高得很快。形意、拳擊、散打、泰拳,我都教他們,不練套路,就練單操。自己在實戰中自我組合。但單操的每個動作要領必須到位,基本功要反復練,必須扎實。 如形意拳的無極、兩儀、三體、渾圓樁、龍形樁等,五行、十二行必須到位,苦練不輟。拳擊的三拳、散打的鞭腿、側踹、正蹬、蹬踢、下劈、轉身後蹬,武術的前踢、側前踢、鴛鴦點心腳、鴛鴦腳等,多年的實戰體會,特別是我與泰拳冠軍黃海剛、亞軍王孟祥、郭亞坤等人的切磋,使我特別強調腿法。

重視腿法。張爺是腿法少見的大家,我的散打腿法是在專業隊練的,武術腿法是張爺傳授的,我對二者有自己的融合。練腿法的根本其實就三條:一是放鬆;二是腰胯發力。三是走著踢。

關於腿法,我以後,也許會細緻地講一下,我曾多次說過,對付傳統武術,腿法最好用,因為,練傳統拳者,會用腿擊人的太少了。腿也講虛實,更要假動作能到位,要快疾。何以快疾?轉換要快也!如何轉換才快?鴛鴦腿也!這個比散打有優勢。但散打的腿法大有可取之處。

摘錄一段韓師81式太極拳的譜序 這趟太極拳的套路,是根據明師的教導,自己多年功夫無息鍛煉拳術的體會和吸取太極拳的法則,並揉進推手散打各種手法組合而成。所以與其他太極拳套路大相徑庭,是本太極拳術的特點。 這趟套路所以編成81式,是因為太極拳的動作,必須處處從立體

黨報的夜班上得人晨昏顛倒。剛剛醒來,看見大街上到處都是外地來省城送禮的車倆,把路堵得擁擠不堪。這才意識到,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這幾日,我許多的外地弟子也趕過來了,來我家裡坐坐,聊聊拳術和生活,見到他們,心裡有種溫暖的感覺,中國是個非常講究親情的社會,講究以心換心,在政府單位多年的工作習慣,讓我們習慣於把什麼事都藏在心裡。我已記不清到底教過多少弟子和學生,有一些按照古禮節磕頭遞帖的,也有跟我多年只是學生的,拜不拜師,隨他們的心願,我從不去計較這些。我多次說過,我是省級單位公職人員,武術只是業餘愛好,更不靠這個掙錢吃飯。我認為,老師教學生,到底教不教真東西,教多少東西,關鍵在學生,我就是這麼過來的。坦率地說,練武術的沒有不保守的,怎麼才能學到老師的真技藝,不外兩點,一曰:真心,這與窮富無關,根本在於你對老師要貼心,不要給老師耍小心眼,騙人只是一時,長了不好使。二曰:真練。你得能練出來,老師才樂意教。

我們家幾代都是讀書人,對尊師重道較為注重。我對自己的老師就是這麼全身心地去對待。包括專業隊那些朋友,人家教了我東西,雖大家平日以哥弟相稱,但從心裡我是拿他們當老師看的,儘管他們有些比我要小20來歲。在這方面,我也有不小的付出和花費。對自己的弟子,我則無所謂,因為,那是他們的事。

千萬不要勉強弟子和學生作什麼事,當下社會,練拳當不得飯吃,大家的生存壓力都那麼大,他們當怎麼作就怎麼作,就是以後成為陌路人也正常,人家也許本來就是一時心血來潮玩玩的,當不得真。所以,當老師要有個底線:那些人可教?哪些人能教?哪些人能練出來?哪些人無論如何不能教?

不能教也未必說到當面,可以打哈哈嘛。沒有這些判斷能力和心理定力,教拳也許會成為一件苦惱的事,我有幾個老師都曾經讓弟子氣得夠嗆。拳教給他,他練到了身上,你就收不會來了。生氣有何用?所以,識人很緊要,教拳要謹慎,萬不可全拋出。市場經濟,把人的親情和道德感都沖淡了,錢成了最好的東西。 在多數人的心裡,拳與錢比,那算個啥呀?

說了一通,回到原點:學生怎麼對你,你就怎麼教他。否則,悔之晚矣。把一切都想開點,學不學,教不教,實際都無所謂。萬不可誤教他人。寧可不教,不可亂教,古人的話說得多好啊! 我這些年一直就是這麼個原則。有些人動輒多少弟子,實際不再多寡,在精,跟我學拳者多矣,但我看重的是能出來幾個人才, 老百姓叫:好狗一個就擋道,老鼠一窩也沒用。在黨報當記者多年,整天跟各級領導們打交道,那可都是高智商者,所以,識人的本領還是練出了一點。

接著抄錄韓師的譜序。 立體的圓球形出發,因之,每一個動作,必須要有上中下、前中後和左中右。於是成為三三見九九個不同勁路。當人體外部肢體運動時,必然引起體內五臟六腑相應的活動,表裡相配合變化環生的而成為九九八十一種勁路,所以稱為八十一式。 初練時可用自然呼吸,待套路純熟後,逐漸使動作與呼吸相結合。這樣,在體用時方能引發內力,發揮引進落空合即出的神力。 學者能久練不懈,定能達到知己知彼,緊小脫化的境界,即或不能克敵制勝,亦能收到強身保健延年益壽之功效。 韓國珍 一九九二年元月

韓師太極拳目錄 1、預備式 2、起式 3、棚、按、捋、擠 4、垂掌擠 5、切壓頸 6、撈腿擊胸,也叫 擎起劈放 7、掐喉擊胸 8、左摟膝右擊胸 9、右扣手左別肘 10、左右摟膝擊胸

大家都忙著過節去了,咱們也節後再聊武術。 先痛快地玩一把。

抄錄韓師太極拳譜目錄 11、托肘棚放 12、翻身捶 13、搬攔捶 14、捋、按、放、跌 15、倒步背摔 16、左順步捋手 17、垂掌擠 18、肘底捶 19、左右退步套腿 20、捋帶、抱腰、撲面 21、右炮掌 22、十字手 23、垂掌擠 24、切壓頸 25、撈腿擊胸 26、掐喉擊胸 27、左摟膝右擊胸 28、倒步雙帶

29
、護膝探掌 30、大捋 31、左摟膝右擊胸 32、翻捶、踩臁、搬攔捶 33、抓腕別肘 34、進身前靠 35、雙臂棚捋 36、右別肘 左摟臂 擊面 37、垂掌擠 38、外雲手 39、勾腳左右擠 40、左右搬眉 41、左轉身左踢腳 42、左右摟膝擊胸 43、進步指襠捶 44、轉身反背捶 45、蹬教擊面 46、搬攔捶 47、左右閃戰

48
、轉身右蹬腳 49、頂臉雙貫耳 50、斜身左踹 51、右轉身右蹬腳 52、搬攔捶 53、十字手 54、滾摔劈頸 55、棚 按捋擠 56、叼腕擊胸 57、推腕拉肘 58、垂掌擠 59、左右炮掌 60、背摔 61、翻身捶 垂掌擠 62、左右外雲手 63、左右金雞獨立 64、退步左右內雲手 65、右抓腕左別肘 66、進身大靠 67、倒步大捋

68
、左捋帶右抱腰左撲面 69、左炮掌 70、右轉身90 十字手垂掌擠 71、切壓頸 72、撈腿擊胸 73、掐喉擊胸 74、左右摟膝擊胸 75、右轉身翻身捶 76、搬攔捶 77、垂掌擠 78、左右外雲手 79、挫頸 80、十字腿 81、栽捶 82、翻捶 83、左抓腕右別肘 84、進身前靠 85、棚捋擠按 86、上步右擺拳

習武讓人快樂,催人奮進。只當作一種放舍不下的愛好,不可執著,更不可欺人欺世。只為讓自己生活得更有膽氣,更豁達,遇事不懼,放寬心胸。豈不快哉!!

古人講: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教武術大概也如此。所以,各位師尊們要當心啊!!!

中秋之節,發來短信問候的竟是解放軍拳擊隊總教練孫洪棋師兄、拳擊冠軍韓磊、散打實力派高手張永健、張學良等一幫搏擊界的好弟兄。然後是寥寥幾個弟子:曉明、小董、小曹,還有未曾謀面常給我打電話的東營王濤。 這個中秋,過得有意味。

傳統武術界,真真琢磨不透啊!

千萬莫誤會。我只是說現象,我對短信之類向來無所謂,因為,我從不主動給任何人發短信。就像我的微博從不轉載別人的文章一樣。性格使然!

說的好!傳統武術界就是一江湖,唯利益是瞻,遠不如專業隊那幫哥們心底純粹!! 看來,我得考慮退出這汪渾水了。

武術界的種種痼疾,那些老拳師,怎會傾心傳授? 武術的失落是必然的。而且是迅速的。 那些所謂的名師,雖然在不遺餘力地出書和碟子,可惜不會真東西。 這世界,就這麼有意思!

魯迅先生說,瞞和騙是某些國人的一大伎倆,時至今日,仍大有市場。有一練形意拳者,去歲春節,竟在短信裡給我吹噓:他們家的形意拳如何神奇。我一笑,當即派一弟子去他家,找他交流,我的這位弟子再三請求與他比試,該君竟以東西太神奇不能外露為由,不肯切磋,我弟子在他家呆了一個多小時,他竟沒敢站起來。此後,再也不敢給我發短信了。另有一君,常在電話裡吹他老師的勁力如何之好。但他老師已辭世,言下之意,也時時自耀其勁力得師真傳,如何透穿。去歲深秋,他來山師找我,散手他根本不會打。然後比勁力,我讓他先打我,我再打他,我讓在肩部墊上厚腳靶,使勁頂住,我信手打了兩拳,他咬著牙說:沒事。10多天后,他忽然打來電話,斥責我,說那天他打我時,未用全力,我打他時,用了全力。我問:你當時不是說不疼麼?他說:怎麼不疼,現在還疼的不敢咳嗽呢,連大口喘氣都疼。 更有很多人,打不行,就說:我贏人靠的不是形意,而是拳擊散打,或者說,他老師多麼厲害之類。

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先生,動輒我們家祖上多闊 對此,我常常只說一句話:讓你老師來吧,或者叫你門裡最厲害的來。 還有人,來之前一遍遍地打電話,說要拜我為師,然後問我拜師費是多少。我說,我不知道。我沒規定過這個。 來之後,又是這一套。有時我就故意問:帶錢了嗎?回答是: 身上沒帶,回去後馬上寄過來。回去後就不再提起此事。我就故意再問:答曰:手頭有點緊。以後攢夠了寄過來。這類人,自以為得計,認為騙學了不少東西。實際,我心中早就門兒清。我能教你真東西嘛。 此伎倆,只可發人一笑。

水滸上說: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當下,賣給誰呢?那些江湖人士麼?

濟南習太極拳者極多,這幾日放假,帶著兒子隨處轉轉,公園、河邊處見到不少練太極的。老師傅和弟子們一遍遍地煞有介事地摸手,並不時把弟子們發出很遠。圍觀者多感覺很神奇,這功夫沒的說。 我認為,這絕不是什麼功夫,只是玩而已。楊露禪、楊班侯絕不會靠這個在京城立足,並贏得盛譽。

我有個朋友,練八卦和太極,基本不會打散手,每次與我弟子交流,都先讓我弟子抓住他的手、臂、肩膀等部位,然後,他用旋轉纏繞等手法進行破解。我弟子說,人家跟你實戰時,誰先讓你抓住或先抓住你,上去就打呀。一個直拳往往就解決問題了。前些年有些練太極的也找我交流過,別看他們常常講放鬆, 一旦打起實戰來,身上僵得很。因為他不適應我們這種靈活的步法身法腿法,更不懂距離和變向,只想抓住人家發揮其特長。不適應,又怕輸,當然緊張了,越緊張,當然越笨拙。再就是像他們常講的套腿、襯腿,都是短距離腿法,根本用不上。其實,你只要把形意拳的驚炸力練出來,再把鬆緊轉換練好, 他就很難有機會拿人發人,你是松的,他如何引進落空,落井下石?他想進攻,腿法練好了,就轉著圈地等他上,一上就踢,有虛有實,像絆馬索一樣,單練形意拳的,對付我們這些專門下大功夫練過腿的,也不好辦。有人說,我不怕腿,腿來我直接就進,一個虎撲他就完了,腿起半邊空嘛!

我的經驗是,這是臆想和一相情願,我跟泰拳冠軍黃海剛和不少散打冠亞軍都真正地切磋過,我敢說,練傳統武術的,如果腿法不行,身法步法不妙,根本沒法對付搏擊運動員的腿擊,他們用腿控制距離的技術太好了。而且,腿的勁力更重,我一個後鞭腿足以將對手踢骨折,很輕鬆。

但太極拳自有其突出的優點,這是其他拳和現代搏擊無法相比的。這個我以後會談到。

太極拳的優點是什麼呢?接觸上之後。我有個江蘇的朋友,是練洪傳陳氏太極拳的,也練形意拳,前些年,常來濟南學習洪傳陳氏太極拳,據說他的老師非常有名,也很能打。學太極拳之餘,他不知從哪兒知道的我,也常來我家討教形意拳。第一次吃飯時,我倆爭著付飯費,他的太極推手的功夫用上了,我一笑,再不用力,他可能以為我不過如此,飯後就提出打打散手,那時我還沒練拳擊散打這些現代搏擊的東西,我就用形意拳和八卦掌,一動手,我一個龍虎相交就把他蹬出去好幾米遠,他蹲在那兒就起不來了。後來,他說了一句話,還是形意拳狠啊。現在想想,我當時實際並不會打實戰,也是信手用了這麼一下,因為我師爺孫存周有這麼一張拳照,很漂亮,我經常模仿,老練這一下,順手就用上了,應該是自然反應吧。這是2006年的事兒。我實戰水準的提高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提高的關鍵因素就是常到專業隊去練和打,民間找我打的也越來越多,後來是越來越少。我那位江蘇朋友在濟南的師兄弟也有幾個來找過我,但這時動手他們就更不行了,因為,這幾年我系統地學習了拳擊、散打和泰拳,並常與這些現代搏擊的高手們打實戰,從一開始的什麼都不懂,經常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到後來終於知道什麼叫實戰了,其艱辛困苦對一個30多歲的文人而言,是很難想像的。這時候,最緊要的就是咬牙堅持,一步都不能退。因為,沒人逼著你去專業隊去學打呀。是你自己求爺爺告奶奶花錢請客找去的,你當然可以隨時退回來。但不能,我鐵了心,就想弄清楚真正的實戰是怎麼回事。之前,老師教我們時,都是說手,自己也覺得多麼好用,可到了專業隊那兒,發現這些東西全用不上,甚至可以說是騙人的。再練到後來,打到後來,我又發現,傳統武術的東西有用了、好用了,好在何處?圓融。它不像搏擊那樣線條那麼硬。圓融的妙處是轉換快,轉換的幅度小。如我在調轉角度的時候幾乎不用什麼三角步,角度太大了,實戰中練換腳換腿的機會都不能有,何況那麼大的轉換角度呢,那樣太明顯了,一動就能自己暴露了。 我常用的是15度角,這個步法分左右中三條線,是獨流通背的核心步法,是張爺教的。而且,這個轉換對方根本看不出來,步子也小,但一直在動,拳法則融合了岳家拳的打撇子的方法,比拳擊的拳法更實用。步法的轉換幅度小,且經過千萬次的訓練,成為本能,一動就有,這個角度妙極了。

我有個學生小喬,跟我練了才一年,就把跟了我多年的好多弟子都打敗了,就是這個步法他悟出來了,也練出來了,他中學時是練長跑的,大學是4年籃球專業,在速度和變向方面,他有優勢和天賦。一動手,別人基本聯手都出不來,就被他堵上了,用拳頭。

扯遠了,回到太極拳。今年夏天,我去江蘇出差,又見到那位朋友,他又問我形意拳和打透勁的方法。我如實相告,因為這個朋友人品很好,我倆也很投緣。我臨來的前一天晚上,他把他所瞭解的太極拳的精髓告訴了我,實際就一句話:暗換襠勁神不知。實際這句話我早就在他老師的書上看到過無數次, 自己也多次琢磨過,有人可能要問,同在一個城市,既然不明白,你為什麼不去直接找他老師求教?其一,我自襯與他老師不是一類人,話難投機;其二,人家也未必說,這是人家的飯碗,他老師不像我,練武術光賠錢,人家可是掙了大錢了。他告訴我,他能學到這點精髓,是因為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來學的,那時他的這位老師尚無大名氣,家裡條件也差,幹個臨時工,一個月掙五六百塊錢。他不遠千里來學,又拿了不少錢,方才有此收穫。擱到現在,肯定不行。所以,學武有時還要看機緣。暗換襠勁神不知這句話讓我一下子開了竅,他還細細教了我練習方法,他是從三換掌裡練出來的。從這句話,你就能知道在接觸上之後,太極拳何等高妙。

暗換襠勁神不知,妙在何處?妙在手不動,身也基本不動,而腰襠動了,手為腰襠作了掩護。對方來擊,我以腰襠吞吐順化,如何順化發打?轉換重心也,所以,太極拳總講,出奇在轉關。踢腿也是這個道理。

暗換襠勁神不知,高妙之處在於不知二字。它把腰襠和手的關係比作大扳子柄和扳子嘴,腰襠是扳子柄,手是扳子嘴。扳子嘴的力量是通過扳子柄傳導過去的,並且,由扳子柄來決定何時該用力、何時該加力、何時不用力,因為接觸點不動,而動根節,所以對方既不易發現,也不好防備,這就是太極拳的聽、探、順、化,機會一來,便是發放。我也與其他門派的交流過很多,多數推手是靠身體轉動纏繞然後尋隙而突然發勁。無論是用手還是用小臂打輪,原理大抵如此。以我拙見,暗換襠勁比那些公轉自轉的手段都要高明。據那位朋友說,其師已練至一動即能換勁,幅度小到根本看不見,甚至都覺察不出來,轉換的頻率太快了,在推手或接觸上搏擊時,你根本摸不著他的點(即重心),你稍有空隙,他即發你。我現在也常練這種能力,但還差得遠。只是,這個道理和練法我清楚了,知理就好練多了。我當然也會用。我說過,現在,什麼拳只要我見你練過,基本就能知道其能不能用,怎麼用。

這些年,我購買的武術書籍也不下上千冊,有些過去讀不明白,現在有些明白了。古人講,得藝回來好看書。比如,李小龍的一些書,前兩年還覺得晦澀,現在翻翻,其講述的發力原理和踢腿方法,與我所學基本一致。踢腿的方法上,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比如,他強調側踢,張爺則強調前踢和側前踢。

我不知道哪一個更好,只是在實戰中,感到張爺的前踢非常有效。張爺常說,李小龍的側踹方法是對的,與他的側踹訓練方法是一樣的。側踹是所有腿法中難度較高的,也是極實用的。我常用此腿法,左右均可,左右交互踢人。但我基本只教一面的,這就是私心。

儘管我特別強調前踢腿的重要性,但我的絕大多數學生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打的實戰還是太少。注意,是踢而不是蹬,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踢較之蹬,速度更快,更加隱蔽,力道也更尖利。但在競技比賽中,踢不便使用,因為赤腳踢人,腳趾頭受不了,平時實戰是穿鞋的,故好用。
前踢腿看似非常簡單,就是抬前腿和後腿一踢。低可踢迎面骨,高可踢腹。也可踢襠。實際這種腿法也須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其關鍵處在腳腕和腰胯。
有網友提出,前踢腿與心意拳的刮地風是否一樣?我前些年曾系統地練過盧嵩高師祖一系的心意拳,對心意拳比較清楚。刮地風與前踢相比,刮地風比較短,是貼身腿法。此腿法是以手領腿,上下齊攻,比較狠毒,但遠了不行。前踢則可遠可近,更加自由。

李小龍技擊術這本書裡也提到了前踢,但張爺所傳授的前踢與其不一樣,區別在腳腕不,這個部位是踢好前踢的關鍵。這個部位處理好了,你才能踢得快,才能舉重若輕,又舉重若輕。張爺說,當年有個拳友,想看他到底能踢多快,倆人就作了一個實驗,他讓那位同道手裡拿個雞毛撣子,他說,我踢前踢,你用撣子打我踢出的腳,結果,對方的撣子剛伸出來,張爺的前踢已經踢完,腿已經落回原地了。凡見過張爺踢腿的,無不驚歎其踢腿的爆發力,絕對比拳的爆發力還要好。張爺的拳法已是非常順暢通透,我的手機上至今還保存著不少他打前後拳及橫拳(擺拳)的視頻,是我這兩年拿手機錄的。那拳法,連專業隊那幫哥們看了都驚歎,太順暢協調了。馬氏四傑之一的馬明達在一篇談苗刀的文章裡,也專門提到了張爺的腿法,稱為是他見過的最好的腿功。我認為,張爺最可貴之處在於:他掌握了中國傳統武術關於腿、拳、掌、勁力、速度、身法、步法等的訓練方法。這種訓練有很多在市面上和專業隊是看不到的。張爺也常說,  我這些腿法,你到哪兒也找不到。找不到的不是腿法,而是關於踢腿訓練的科學方法。張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腿法我可以踢給你們看,但訓練方法我不能教。而且,再三告誡我,絕不能把訓練方法說出去,尤其是我常去專業隊,老人家說,到了專業隊也不能說。專業隊沒咱這踢法。

囉嗦一通,實際腿法訓練也沒什麼玄秘,武術,像李小龍說的,只是簡單和直接,但李小龍提出的第一擊最重要我不敢苟同,以後我會說到這個問題。前踢腿,實際是踢完前腿,踢後腿,後腿一上步,不就變成前腿了麼?為什麼我如此強調前踢?李小龍也說過這樣的話:直拳和抬腿前踢是人的第一反應和本能(大意如此)。就是說,前踢是最直接的腿法,連不會武術的人,打架時可能抬腿就用這個。練好前踢的關鍵是什麼?還是以前說過的那句話:要放鬆,李小龍技擊術裡那個前踢的插圖,一看就松不了,放鬆指的是各個部位的放鬆,尤其是幾個關鍵部位。然後是腰胯能用上力,古人講,踢腿不用腿,即是此意。正面的前踢會踢了,再練側面前踢,現在的跆拳道比賽,常用這種腿法得分。側前踢的好處是,踢對方時把自己閃開了。它與前踢的訓練方法是一致的。

實際,專門訓練過踢腿的人都清楚:要腿踢得好,必須胯要伸得出,展得足。當然,首先胯要拉開。這就先要練壓腿、踢腿,練柔韌性和協調性。壓腿不必說了,大家應該都會。踢腿訓練也不複雜,剛去散打隊時,我以為他們的訓練多神秘呢,其實,他們練習柔韌性和協調性的踢腿方法很簡單, 就是武術隊裡常踢的那幾種腿法,只不過,他們扣得很細,要領講得非常到位。按此方法訓練,絕對大見功效。

李小龍在技擊術裡,談到的第一個腿法是:側踢。實際就是散打裡的側踹。張爺把該腿法成為高級腿法。李小龍把側踢置於如此重要位置,是因為他的警戒式的站法前腿就是側的,裡扣20度角,這樣就利於他出側踢攻擊,當然,他們自己也說利於防守對方的腿法。這個倒不一定。因為,真正會踢腿的人沒有站著傻踢的,大家看看現在播的武林大會,拳法基本不起作用,就靠腿法得分,踢低腿一分,中腿2分,高腿3分,那些隊員十七八歲,基本沒怎麼練過傳統武術,都是從散打隊過去的,因為散打比賽的難度比武林大會高多了,在散打隊裡打不出來的,就到武林大會上去露一小臉,傳統武術那些人也願意接納他們,或者主動去挖他們,因為他們會打呀!傳統武術有幾個會打的?所以,一看到這些小夥子在臺上贏了,台下那些門派的老師傅歡呼雀躍的樣子,我就覺得倍好笑。人家是靠你門派的技術贏的嗎?但大家都這麼幹,你不這麼幹就沒法打。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武林大會號稱還原傳統武術,實際是越來越變味。

 
但有這個平臺總比沒有強。大浪淘沙,沒有巨量的沙怎麼淘出真金來?武林大會這些隊員的腿法可為豐富,但技術含量不高,力度不夠。腿應該怎麼踢?張爺說,沒有站著踢腿的。這是腿法實戰的關鍵。大家看注意一下中國的鴛鴦腿法,沒有一腿是站著踢的。李小龍把詠春拳從陣地戰改為運動戰,也是這個道理。

我跟練詠春拳的也交流過多次,葉問電影上甄子丹演得漂亮,真要那麼打,非挨揍不可,那是騙人玩的。李小龍在國外見識過那麼多的搏擊術,開了眼界,所以才把站著的改成了動起來的。真正的八卦掌是很難對付的,也就是它總在,你找不著他的點,他卻總能找著你的點,這當然不是指擺扣步橫走豎撞、三角步那些東西,更不是名家書上64掌那些手法,這些東西實戰中沒什麼用,八卦掌有用的是什麼?是它的,隨對手而動,想怎麼動怎麼動,下意識地動,這個要靠自己在實戰去摸,摸准了這個動,你就掌握了八卦掌的。我與許多八卦名家交流過,也不會打。我最早學的就是八卦掌,而且學過3家的:程派高式、孫式、劉鳳春系的,也學過各種手法,實際意義都不大。只有你會動了,那些東西才用得上。八卦掌講本卸拆變,現在還有幾個會的?打得太少了。你那些所謂的也不過是老師傅給徒弟說手的
最近有很多人想加張西可老師qq,張西可老師說只加培訓群裡自己的學生,不加其他人,而且培訓群是收費的,希望各位瞭解,謝謝!

2 則留言:

  1. 非常感謝您寫的這篇文章,這解除了我不少疑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