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粉絲按鈕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內家拳之謎(二) 謎之一:內家與外家


★這篇文章有用嗎?請幫我按“追蹤、分享”!

謎之一:“內家”與“外家”
在《王征南墓誌銘》中,黃宗羲在歷史中第一次提出了“內家”、“外家”之說。文章開門見山說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
“內家”、“外家”這兩個概念的出現,對於中國武術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時代。用武術名家蔡龍雲的話說,就是“由那時候起,中國武術被黃氏父子絕然地分為內外兩家了”。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門派雜多,但一直沒有歸納總結。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列舉出二十家:“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六步拳、猴拳、囮拳、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呂紅八下、綿張短打、巴子拳”等;同時代的學者鄭若曾在《江南經略》中也列出十多家:“趙家拳、南拳、北拳、西家拳、溫家鉤掛拳、孫家披掛拳、張飛神拳、霸王拳、猴拳、童子拜觀音神拳、九滾十八跌、綿張短打破法、呂洪八下破法”等。以上所列,有的是門派名稱,並沿用至今;有的只是一個套路的名字。從戚繼光始,可說是出現了武術分門別派的雛型。而黃宗羲“內家”、“外家”概念的提出,使中國武術繁多的門派,在總體上有了一種歸類。現在提起中國武術門派,總體而論,就是內外家、南北拳。
但是,對這兩個重要概念,黃宗羲的解釋非常之少,便引起了後人們各種不同的說法。著名的武術史家徐哲東在《國技論略》一書中專門提到了“內家外家解釋之異”。徐哲東揣摩黃宗羲的文意,認為:好像是內家主靜,外家主動。所以說內家外家,就是說內功外功。也就是說,用剛猛外力的,稱為外家,用柔靜內氣的,稱內家。
但是,據武術史學者淩耀華所述,清乾隆時,精於內家拳的福建水路提督葉相得在《幹城錄》中說:“傳曰,內家大內,宋初內侍,雄武軍,川殿值,太祖親訓戎士,號內等子。傳其藝者曰內家。三峰合勢,尤精於藝,故傳名焉。”也就是說,內家拳是宋初宮裏練的拳。那麼外家自然就是宮外的拳了。葉相得說,這個說法是據“傳曰”,這是誰傳的?怎麼傳的?無從考證。
在民國四年出版的尊我齋主人所著《少林拳術秘訣》中又有一個很新的說法:“自明代以來,凡談技擊者,遂有內家外家之派別。何以謂之內家?即塵世間普通之稱,如佛門之所謂在家出家是也;外家者,即沙門方外之謂,以示與內家有區別也。“這就是說,內家,是指塵世間的一種武術,而外家,則是指方外佛門的一種功夫。徐哲東認為這一說法不如黃宗羲之說更早、更接近本初之義。
這也就是說,“內家”、“外家”這兩個概念也許並不是黃宗羲發明的,還有更早的“本初之義”。黃宗羲自小習武,平生“精擊刺”、“善拳法”;他又勤奮讀書,很可能看到過有關內外家之說的典籍文章。我猜測,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他很從王征南處得知這一說法的。
清兵南下時,黃宗羲在四明山中結寨抗清;差不多同時,王征南也在錢肅樂軍中抗清,屢立戰功,授都督僉事、副總兵官。全祖望在《明錢八將軍墓表》中說道:“其時,太保軍中多魁士,如江子雲、王征南,皆百夫之特”。抗清事敗後,黃宗羲回到家鄉余姚,後又應邀到寧波講學。而王征南也在兵敗後回到家鄉寧波寶幢同嶴,鋤地擔糞,隱居鄉里。可能是這個時候兩人相識的。黃宗羲說:“征南未嘗讀書,然與士大夫談論,則蘊藉可喜,了不見其為粗人也。余弟晦木嘗揭之見錢牧翁,牧翁亦甚奇之。當其貧困無聊,不以為苦,而以得見牧翁,得交余兄弟,沾沾自喜,其好事如此。”王征南雖沒讀過書,但喜歡結交文人,於是黃宗羲的弟弟宗炎還特地帶他去見了著名的錢謙益。他還為認識了黃宗羲兄弟而感到很高興。他們還有反清的共同志向,黃宗羲還讓兒子黃百家到寶幢跟王征南習武,所以,兩人的關係應該是比較密切的。王征南曾對黃宗羲說:“今人以內家無可眩耀,於是以外家攙入之,此學行當衰矣!”這裏很明確地說出了王征南已有內家外家之說。而黃宗羲很可能就是根據他的說法,而在《王征南墓誌銘》中提出內家外家之說,並敍述了內家拳的源流。
黃宗羲文中說:征南死後,“高辰四狀其行,求予志之”,高辰四是寧波城中的碩德高士,是王征南的好友,據黃宗羲的流露,高辰四寫過王征南的行狀,也就是事蹟。如果存有這篇文字,那就比黃宗羲更早地寫到王征南,也可能更早地提到內家拳。可是查全祖望《續甬上耆舊詩》中高辰四傳,說高辰四的文集《寒碧亭集》“不戒於火”。所以高辰四傳世的文字“寥寥”,這篇王征南行狀已經被燒掉了,真是一大憾事。


那麼,是不是王征南提出了內家外家之說呢?如果不是,那麼內家外家最早由誰提出?這些現在都無從查考。沈一貫的《博者張松溪傳》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一篇描寫內家拳的文獻,但是沈一貫一字未提內家外家之說,我們只是從張松溪在迎風橋酒樓和少林僧比武時所用的拳法中,看出他用的是內家功夫。張松溪袖手而坐,一僧猛撲過來,“張稍側身,舉手送之,如飛丸度窗中,墮重樓下,幾死”,這一招便是內家拳法中的“棄物投先”,和外家功夫的剛猛悍勇形成鮮明對照。還有張松溪的“五字訣”:“勤、緊、徑、敬、切”,也完全是內家的內斂忍讓的風格。尤其是在黃宗羲的文中,明確地指出了王征南師從單思南,單思南師從葉繼美,而葉繼美的師父,正是張松溪。
張松溪無疑是內家拳的大師,但沈一貫未提到內家外家,很可能內家外家之說是晚于沈一貫的年代,也就是說,此說是起源于明代萬曆年間以後。但究竟是起源於何時,出自何人之口,可能是永遠的謎了。

最近,關於“內家”的概念,又有一個新的說法,這個說法是四明內家拳傳人、寧波武術協會四明內家拳分會會長夏寶峰提出來的,他根據祖傳的說法,認為“內家”是拳術中“行家裏手”之意。此“內行”、“外行”之說似比“方內”、“方外”之說更加奇特。可見“內家”、“外家”概念之謎尚需深入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