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堡太極拳忽雷架練習內勁的條件和方法】 郭冬寶
不論內外家拳術都是以達到用內勁發人為追求目標,因為它的作用是把全身的
力量能集中為一點,發揮力的最大能量,一擊得勝。內勁也是千百年來武術家
對人身體結構在運動能量上研究改良的總結經驗,更是維護人體減緩老化維持
內外健康的運動方法。
趙堡太極忽雷架每一招式完全得合乎拳經、論之原則、要領、方法,因此在練習內勁前
,就必須把整套拳架練習的完全正確、純熟。基本上要做到鬆、柔、
圓、整、中正這五項條件。其實在各個先哲所論著的書中都有詳盡的說明;例
如楊澄甫太極拳說十要,李亦畬的五字訣等等,都是練拳重要的方法、要領和
原則。每一勢起是如何起,手在哪裡?腳再哪裡?身在哪裡?意如何走?身如
何走?落時左手落哪裡?右手落哪裡?腳落哪裡?身上的重心落哪裡?鬆不鬆
?正不正?整個招勢圓不圓?順不順?每個關節轉沒轉?哪裡硬?哪裡柔?哪
裡緊?哪裡鬆?起時整不整?落時整不整?正不正?手腳身是否都到位?合不
合乎規矩?都要細心揣摩,如果每一趟練習時每招都能做到,這是練拳架到了
純熟階段,練習內勁就非常容易了。
練習內勁是要以丹田來打拳,所以要意存丹田;丹田是小我,外在是大我。說
得更白一些,想像丹田就如同吊在腹部內的球,可以360度轉動。意念要丹田
帶動手、腳、身,丹田如何動,全身就如何動,所以上一段太極拳架要求純熟
正確,轉到內勁練習階段就不能以外形為重點了。也就是練習以意為先,丹田
在全身的中間,氣在丹田,丹田之氣一鼓動,傳達到四肢,也就是意一動,氣
、勢皆動。所謂「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剛開始意念指揮不動,那是因為還
把手腳動作丟不開,以外形為主的習慣還在,可以運用走路時丹田帶動左右腳
繞圈的方式,或者用攬札衣繞圈的方式練
習,去提動丹田,體會意念帶動丹田,全身配合的感覺。其實就是丹田的起落
蓄發,折轉小圈快速的練習。手、腳、身、丹田是一體的,意念一到全身俱到
,所以太極秘術裡王柏青強調「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是練習太極拳的不二法
門」。如果有缺陷就會凹凸,就會不得機不得勢,身便散亂,在推手階段立刻就會顯現出來。如果沒有丹田勁,推手只是用手、腳、身,摺疊轉關不夠快,
化不去對方的勁,在來去進退之間容易失勢,再者力點不能集中,想推、當推
時,全身又不能一致,所以發人不遠。因之,練習丹田勁時,主要是訓練以意
念與丹田、手、腳、身合一,全身是一個勁,而非各是各著,但是不論快〈小
圈〉、慢〈大圈〉,各個關節,甚至胸腰,都要各轉各的圈,很圓的圈,否則
纏絲勁就沒,有也就無從立體的蓄勁,而是平面的圈勁。
許多人因為在練習丹田勁前的條件不夠,所以很不容易體會出丹田勁的味道,
純用腰動,以為那就是丹田勁,實際上在外形就看得出,來因為純腰的抖動,
不會帶動四肢繞圈,是抖動而已。既然太極拳是圈的運動,所以意念一動就指
揮丹田繞圈,手、腳、身公轉自轉隨丹田各自繞圈〈實際上是同步〉,才叫做
內外合一。必須要細心揣摩。初步單練每日最少二、三十遍,重點在摺疊時鬆腰落胯,全身合一,要想到丹田快速轉圈的路徑和轉折的點,丟開手腳的注意
力,漸漸會感覺到丹田似乎會動,再把全身進一步放鬆,讓全身沒有僵勁,會很快練出丹田勁。之所以提供一點心得
,希望同好都能快速進步,把忽雷架普遍提升到更高一些層次,大家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